标签列表

为何常春藤重视学术背景,让这些录取案例告诉你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5-16 18:17:20

  国内很大一部分高中生本科生的困惑在于自身几乎没有任何科研背景,该如何参加科研项目,又如何在项目中获得教授青睐呢?今天给小伙伴们带来一篇独家访谈,将以亲历者角度揭示他们与藤校教授共事的过程,以及他们最终如何得到顶级名校的青睐。让大家明白,美国大学到底寻求的是怎样的学生。P.S.文章最后为小伙伴们附上了直接报名参加各类藤校教授科研机会的指南。

注:本文由CIS老师编辑校对,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 卢同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参与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教授Mick Swartz《中国市场经济股指分析》项目。

  •   不得不说,在我托福和SAT成绩都还没有的时候,拿暑假放弃我最后一次考试准备的机会而去参加科研项目是一个极为冒险的赌博。这个赌博直接导致在ED我的梦想校U Penn的时候标化考试几乎全部裸考,而我身边所有人都为此十分担心。

      但在美国高中三年的经历告诉我,分数在这里绝对不是一切,这一点也终于在我被宾大录取时得到了证明。很多申请者似乎不太明白美国如此复杂的审核流程就是为了不让学生的命运被分数所断定,我只是和招生官一道坚信优秀绝不止能通过一种方式呈现。只要你对自己的优秀有足够的信心,对自己的任何选择都能让你得到大学的青睐。我对我自身科研经历的介绍,也正是基于这个思维基础。

      但我想强调的是,优秀不止一个定义不代表有捷径去定义。

      你或许有很好的学术素养,但无法通过你的成绩单来体现。你或许英文基础很好,但被繁杂的考试和学业拖累到没时间考标化。这都不代表你不优秀,你只是需要一个展现自己优秀的平台。而CIS研究项目对我而言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但它不论多么好也只能是一个平台。平台能让你展现出自己的优秀,但不能替你创造出一个优秀。

      其实CIS项目2012年来到中国的时候我就已经听说了。藤校教授亲自来到中国与学生面对面提供课题研究的机会,这让许多家长学生似乎以为找到了成功的捷径。绝大多数家长在申请CIS项目的时候,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项目获取教授推荐信和大学的亲睐,却并没有关注项目本身,于是学术研究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包括我在内,从研究项目获益的学生都是通过自己努力从这个机会争取到的回报。

      在学术表现上,学术研究与上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每个3-5人规模的研究小组中,你可以得到教授的认可,也确实更容易得到教授的推荐信,但前提是你足够勤奋和努力。而且我所看到的真正优秀的学生,都是在教授安排的工作基础上有着自己的创新。在Mick教授《股票价格和行业估值》课题中,我们需要分别按照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和环保行业,从政策影响,影响指数的主要公司,主要公司商业模式、股份结构和盈利能力做分析和整理。教授告诉我去年一名学生在他提供的指导之上,自己额外整理了一份基于普利策新闻奖2014年获奖报道的“上市公司高管与当地及中央政府亲属关系表”。这一创造性举动让Mick大为欣赏,而且对于教授的工作起到了实质性的帮助。而今年我则根据我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兴趣单独研究了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也给教授贡献了一些思路。

      “你们可能或多或少看到过交易员的工作环境——面前多个并排的显示器显示大量新闻。交易员根据目前的状况,去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提前做好资金安排。其实所谓投资,就是关于未来的交易。而所谓未来,你对它一无所知,那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预期。预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根据目前的形式去推断。比如你现在看到我把这个杯子推倒了,我们得到的判断是:杯子一定会掉到地上。而至于这个杯子是否会碎掉,你需要根据这个杯子的材质、地板的硬度、自由落地的距离等等因素来做出你的判断。所以,你掌握的针对目前的信息越具体、越真实,你用来做判断的模型越不断被事实检验而不断完善,那你对预期的判断就越准确。但是首先,你要从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模式开始。这是为什么我说,投资首先是你的思维方式,然后才是你的方法和技巧。我作为一名学者,同时也是作为美国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级顾问和一名在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配置资产的投资人,会和你们分享,我是如何在这个领域中思考,并使用了什么工具来辅助我作出判断的。”

      以上这段话,是Mick教授在科研项目开始前研究导论课中说的第一段话,通过这段话想必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学术研究”到底是什么。

      “学会创造知识,而非仅仅接受知识。这或许对于中国高中生来说比研究内容本身要重要得多。“正如Mick教授在项目结束时对我说的。许多美国教授都向我提到过:美国教育的核心,在于“Possibility”这个词——可能性。这不仅是未来的发展存在的可能性。我不止一次的听到爸妈说希望我去美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在研究项目里,我却往往看到的是家长们寄希望于孩子一次性达到美国名校录取的要求,而忽略中间成长的过程。可这是与你们希望孩子去美国接受的教育相悖的。美国教育崇尚培养拥有较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人。给予孩子更加广泛的想象空间,给他们更多的通往自由学术世界的引导。这便是美国教育的可能性之所在,这也是学术研究项目最宝贵的地方。当我们决定出国的时候,面临的最大挑战还不是语言、不是活动,而主要来自:在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数和美国教育所要求具备的创新、批判、务实的精神,是不匹配的。其实除了跨越语言的鸿沟,更要跨越自身思维习惯和文化理解的鸿沟。而这一点,才是我认为CIS项目最宝贵的地方。

      

  • 石同学。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参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Adam《亚欧文化的交融》项目。

  •   我看了之前若文同学对研究项目的解读,也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话。笔墨有限,我就简单跟老师谈一下另一个频繁被朋友问起的问题。

      以我们在国内几乎为零的研究经验,怎么完成研究工作?

      其实当大家质疑我们是否能够完成一个学术课题的时候,中国申请者最大的问题也随之暴漏出来,那就是较为局限的对于学习的定义。如果说我们定义的学习是按照固定的思维解决问题,那么“学术研究”则是建立独立的思考模型去分析解决自主提出的质疑。事实上,我们所谓的“学术研究”才是在美国教育模式中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任何一个美国学校,这都是再司空见惯不过的学习模式并没什么好惊讶的。我也将Adam教授的第一节课的话拿来举例: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已经知道我们此次研究的主题:东西方文明的交融。我希望你们先问自己一个问题:1450年之前世界文明的中心在哪里么?答案是:就在这里—中国。但是五百多年过去了,请看看你们使用的文字,翻一翻你们使用了十几年的教材。这些还有多少是中国文明的产物?你们难道不想要知道在这1450年间发生了什么?欧洲的文化思潮、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相比较于中国有着怎样的不同,对我们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又有什么意义?这些疑问,便是我们接下来需要研究的主题。”

      我想教授这番话就可以看到他在学术研究项目上的诉求:他希望从我们身上看到的素养并不是去掌握多么高深的历史知识,而是“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

      这些教授不断强调的东西是方法而非知识背景。完成这些也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理论基础,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发散思维和总结能力。

      当然, 还有一点与大家想象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所做的研究项目大部分并不是由我们承担最主体的研究工作。实际上我们做的工作大多都是边缘的辅助性工作,但这些细致的工作更加是锻炼自己的机会。CIS项目中我最赞叹的一个项目成果是一个哈佛教授的文学项目,这个项目之繁琐无聊我自问是无法忍受的,整整一个月无非是给教授的一本文学专著做配图、附录的编译工作。然而参与这个项目的唯一一名学姐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堪称完美的的做好了这些被我们认为难以忍受的基础工作。她的教授在项目还未结束时就致电哈佛招生办主任推荐了她,12年被哈佛EA录取。

      我希望家长们明白:学术背景薄弱,不代表不能对一段知识提出质疑。扎实的理论功底,不代表有着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另外我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旁听了CIS这里几乎所有的研究项目课题。大体无非是金融,数学,历史,传媒。这些项目都非常有趣的地方在于几乎都围绕着中国展开:历史学围绕云南腾冲马帮的南方丝绸之路,金融项目则研究中国金融体系变革,这些都展现了教授对于中国的巨大兴趣。在很多同学极力去强调自己的国际背景的时候,却忘记了美国大学录取他们的最根本的地方在“Campus Diversity”(校园多样化,这是美国各大学国际生录取占比原则)。正是为了校园文化的多样化而得到录取的中国国际生却在不断强调自己的美国化,这是一个很讽刺的事情。

      或许学术研究还有太多值得描述的细节,但我想以上例子足够为大家勾勒出一个版图:它并不是一个伟大的遥不可及的工作,更不是通往名校的工具。但它的确是你接触到最顶尖美国教育的桥梁,让你理解藤校思维的渠道。如果你有着对学术自由的追求,我相信,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而等到你获得一个不错的录取结果的时候,你会明白让你进入名校的不会是一个项目,而是你的那些追求与向往本身所产生的力量。

      注:

      CIS项目是由美国在职教授及哈佛大学招生官在2012年联合参与并举办的中国科研类学术项目。每年暑期在中国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及大理大学三个校区举办。项目每年邀请三十余位常春藤大学在职教授来华任教,带领3-5人的学生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CIS Summer Research program * Faculties 部分师资

    Adam M. McKeown

    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和中国民族迁徙与全球化研究所主任 世界历史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Boris Hanin

    麻省理工学院数学院 师从世界顶尖概率论学者Alice Guionnet 西北大学优秀教学奖荣誉获得者 曾因杰出研究贡献,获西北大学数学系Gelfand Award

    Lin E Giralt

    莱斯大学商学院 Lambda国际咨询公司总经理,曾主导西班牙电信供应链、委内瑞拉国家银行,多家大型铝业公司组织结构调整/战略重组等重大项目。 莱斯大学研究生校友会现任主席,曾任杜克大学、沃顿商学院等多家校友会主席

    Mick Swartz

    南加州大学Marshall商学院 曾获ANBAR研究奖(当年度最杰出的150篇商业研究论文之一) 在金融、公司管理领域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著作,具有丰富的金融实证研究和授课指导经验

    Robin Gottlieb

    哈佛大学数学院, 21年来长期任哈佛大学本科数学备课组长和高级备课组长 1982-1992年连续十一次获得哈佛大学Bok Center优秀教学奖

    Tim Nguyen

    布朗大学商学院 康涅狄格州学院,投资和财富管理总监(管理六亿美金校友会资产) 德州财政局择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部门经理

    CIS Summer Research program * Proposal 部分项目

    Physics(物理

    The Discovery of Martian 火星探测的轨道设计

    基础课程:Mechanism(基础力学

    Finance(金融/商科)

    Stock Price and Industry Evaluation 股票价格和行业估值

    基础课程: Investment Banking(投资银行学)

    Business(商科)

    Self-Reported Differences in Western and Chinese Management Styles 中西方管理差异化研究

    基础课程:管理和组织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Computer Science(电子科学)

    Computer Science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分层设计

    基础课程:初级电子工程(Primary Computer Science)

    Architecture建筑学

    Public Interiors, surface. (Photographic/drawing documentation)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元素应用/作品集

    基础课程:Architecture(建筑学)

    Biology生物学

    Cancer Curing in non-coding RNA肺癌细胞的扩散分析

    基础课程:Biology(生物工程)

    Finance (经济金融)

    Game Theory in Sports and Film Judgment 博弈论的现代建模

    基础课程:博弈论(Game Theory)

    History(历史学)

    Southern Silk road 南方丝绸之路

    基础课程:Western Civilization since 1450(1450 年以来的西方文明)

    Journalism(新闻学)

    Journalism and Practice 新闻学——理论和实践

    基础课程:Media, Communication and Journalism(媒体和新闻学)

      关于项目实际内容,可登陆CIS项目官方网站了解。也可以致电CIS项目大中华区咨询电话400-860-5556 咨询详情。

      CIS清华校区微信号(非公众号)为以下二维码, 如需了解CIS项目更新情况的。也可以尝试添加好友定期获取项目更新

      (市场推广)

      最近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