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阿坝] 绘出孩子五彩求学梦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4-29 16:17:13

尼玛老在纠正学生写错字。

尼玛老师正要给学生上课。

  四川文明网阿坝讯(若尔盖文明办)“跟我一起念,新年快乐。”若尔盖县热尔乡麻尔村俄尖尼玛正在给家乡的孩子们补习功课,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成为这个冬天最温暖的声音。“寒假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就给村里的孩子补补课。”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个善良藏族汉子真实的内心。

  “1985年我毕业于阿坝州藏文中学,自1986年开始就在若尔盖的麦溪乡俄藏村、阿西乡下热尔村等地从事代课老师工作,直到2004年才到的康美小学。”山水相映的俄若村康美银青寨海拔3300多米,共有50多户300多名牧民。在这偏远的高山牧业村寨里,俄尖尼玛成了康美小学唯一的老师。康美小学现在共有26名学生,但仅有一个老师和两间教室。俄尖尼玛把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学生混编成一个班、三年级一个班。先给一个班布置作业,然后去另一个班讲课,如此反复。“不过以后肯定会好的,我们再打算招聘一名老师,这样就能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了。”

  当问起他是否想过离开这里的时候,俄尖尼玛露出了一丝丝犹豫。“2009年,爱人身患重病,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需要有人照顾,那一刻我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那是我唯一一次有过想离开的念头。”在看到全村男女老少都来挽留他时,善良的俄尖尼玛被感动了,“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必须要留下来。”他毅然决定留下来。而舍小家为大家却成为了他对家人难以开口的愧疚之情。

  俄尖尼玛家里有5口人,一位70岁高龄的“五保”户和精神失常的妻子以及两个女儿。“我大女儿今年就大学毕业了,小女儿也要开始实习了,现在家里负担也轻了,我可以更安心的教我的学生了。”

  “在他来之前,学校一直在换老师,因为条件太恶劣,来的老师都不愿固定地在这里教书。直到他来了之后,认真教学和负责的态度,才让乡亲们看到了希望。”村委会主任郎杰扎西告诉记者。

  老师村民一家亲 筑圆孩子求学梦

  加了些土豆和青葱的面片就是俄尖尼玛的午饭了。“这是我在学校养成的习惯。”康美在边缘山区,很难买到青菜,再加上俄尖尼玛要给几个年级的学生上课,根本没有时间买菜。经常都是乡亲们帮忙从九寨沟带回来。为了延长蔬菜的保鲜时间,所以经常买的就是土豆和青葱。“还好我从小就是爱吃土豆。”俄尖尼玛不在意的笑笑。

  “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在我比较困难的时候,教育局的领导们给我买了御寒冬衣,还送了我一辆摩托车;家里建房时,村民们也都赶来帮忙,真的是太感谢了。”俄尖尼玛老师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全村学龄儿童的扫盲率达到了100%,去年有10名学生升入县寄宿制学校就读。

  以前,寨子里的孩子常因听不懂普通话而选择辍学,因此在俄尖尼玛的三尺讲台上,只有藏语文和汉文。在上课时,他总是先用藏语给学生解释每个汉字的意思,然后再用普通话教其读音。一阵阵朗朗的藏汉双语读书声在这座由只有一名老师的康美小学铿锵响起。

  “我们平时在学校说汉话,回了家就说藏话。”在康美寨50户人家中,现在就有17名学生在若尔盖县藏文中学就读,20多名孩子在县寄宿制学校就读。“俄尖老师教得好,孩子去了县级藏语班学习,成绩都算不错。”郎杰扎西说。

  恶劣的生活条件、微薄的工资待遇,并没有阻断俄尖尼玛整整10年的朝夕相处的陪伴。看着一个个天真的孩子在自己的指导下学习、成长、各奔前程,成为了俄尖尼玛的内心深处最为骄傲的事情。他的人生价值也在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中得以实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