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景区评级,公信力如何保持?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0-19 20:53:57

5A评级要打破终身制,但更为重要的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民间评级、口碑传播正在崛起。

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宣布,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被取消5A级资质,这是我国第一个被摘牌的5A级景区;此外还有丽江等6个5A级景区受到严重警告。5A级打破了终身制,但更深层面的问题是,这种由行政力量主导的景区评级,公信力如何保持? 

现行的5A级景点评定机制,源于2005年国家旅游局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再往前追溯,是1999年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办法》。后者规定景区最高级别是4A,后来又升格到了5A,但无论哪个评定方法,都是政府部门主导的行政排名。

在过去,这种行政排名(特别是国家部门做出的行政排名),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有很大的公信力,对吸引游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所以,景区所在地的政府对于4A、5A级景区的评定十分热心,只对“上”负责,努力满足国家旅游局制订的各种指标(特别是硬件指标),而忽视了游客的基本体验。

同时,因为旅游体验信息的传播范围小、传播速度慢,形成了景区-游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游客在出行之前无从知晓景区的真实情况,于是很多景区在拿到5A、4A的评级之后,便高枕无忧,甚至有的抱着做“一锤子”买卖的心态来经营。

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自媒体的发达,在景区的行政评级之外,民间评级正在崛起。事实上,去中心化的口碑评级的舆论环境,正在形成。

中国的景区评级也正从之前由行政垄断,转向民间、政府的双重评级并行,而民间评级在影响力和公信力上,正在赶超政府评级。中国目前主流的旅行人群,选择旅游景点更多看的是网络上的旅游攻略、APP上的点评,很少有人是根据行政部门颁发的5A、4A级别来选择旅游目的地。

5A评级要打破终身制,但更为重要的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民间评级、口碑传播正在崛起。中国的景区管理者要打破对行政评级的迷信,更多对民间的批评负责,对市场负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