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第一财经日报社论:A股做空机制不应长期缺失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8-13 12:20:09

【第一财经日报社论:A股做空机制不应长期缺失】因被列入去年“股灾”引发因素之一的股指期货,在被严格限制一年之后,于近日传出放开消息。虽然中金所昨日对此进行了辟谣,但关于放开股指期货限制措施,甚至健全A股做空机制的讨论,再度被引发。(第一财经日报)

  因被列入去年“股灾”引发因素之一的股指期货,在被严格限制一年之后,于近日传出放开消息。虽然中金所昨日对此进行了辟谣,但关于放开股指期货限制措施,甚至健全A股做空机制的讨论,再度被引发。

  股指期货之所以在去年被严格限制,令交易额骤降九成,乃因监管层认为其做空的功能在去年6月以来的A股大跌中干系不小。股市大跌期间限制做空亦非A股独有,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股市暴跌,许多国家实施了做空禁令,如英国于当年9月18日宣布禁止做空金融股,为期4个月。不过后来多个实证研究均表明,简单地禁止做空并不能达到稳定市场的效果,反而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同在A股“股灾”过去近一年之后,尚不能证明“股灾”与股指期货做空有多大影响。

  相反,欲将A股打造成市场化的成熟市场,健全的做空机制必不可少。虽然各国监管层对做空机制都颇为谨慎,但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无论市场涨跌,合理的做空机制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作用不少。

  首先,做空机制有利于减少市场泡沫。一旦标的证券偏离价值较为严重时,投资者可以通过做空抑制泡沫,将证券价格打压至适当的水平。基于对美国证券市场的研究亦显示,当做空由于融券成本高等原因而受限时,相应股票的收益率将远低于市场收益率,即当做空受限制时,股票往往会超过其合理价格。换言之,如果券源充足,那么昌九生化、暴风科技,乃至当下的江苏银行等个股,就难以恶炒至非理性价格。

  其次是有利于价格发现。如果拥有负面信息的投资者无法顺利做空,导致负面信息无法充分反映到市场价格中,减缓了信息传递效率,资产价格就容易被高估,令市场有效性降低,阻碍了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同时,做空机制亦有利于引导价值投资,让恶炒概念的投资者多一分警惕。

  然而,目前投资者在A股市场做空殊为不易,现有的融券、股指期货和期权三种做空途径,要么被严格限制,要么因制度设计而成交寥寥。

  以融券为例,范围仅限于券商,而券商自有资金和持有股票数量均相对有限,根本不足以对冲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尤其在上一轮融资推动券商股大涨时,券商不可能将自己的筹码借给投资者来做空,融券至今也没有解决券源的根本问题,令此项业务裹足不前,此项名义上面对广大投资者的做空机制形同虚设。截至8月3日,沪深两市融券余额仅32亿元,相对于8625亿元的融资余额,几可忽略。

  至于股指期货和ETF期权,一来目前投资者门槛较高;二来限制和衍生品种偏少,如股指期货持仓保证金和平仓手续费偏高,而ETF期权仅上证50ETF单一品种。这一系列因素共同导致了此两项做空工具效果很有限,其中上证50ETF期权日成交面额仅数十亿元。

  因此,A股的做空闸门应更大程度地开放。一方面,完善融券制度设计,丰富券源渠道,如融券范围不仅限于目前沪深300等标的,券商放开自身券种,供客户融券使用,让融券业务真正发挥效用;放开股指期货限制,增设股指期货和ETF期权品种,甚至逐步实施个股期权,丰富做空工具。

  另一方面,可适当调低股指期货、ETF期权个人投资50万元的准入门槛,以美股市场为例,最低融资融券交易开户资金仅2000美元。当然,因为A股投资者整体证券知识水平偏低,故做空业务开户时的知识测试和经验等要求需保留,确保具备做空资格者为“合格投资者”,此外转融通业务亦可考虑向个人投资者开放。

  总之,一个成熟市场无疑需要完善的做空机制,这不仅契合近期挤A股泡沫的监管思路,对于A股长远的健康发展,亦大有裨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