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老年漂”背后是一本经济账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0-21 16:46:33

作为社会政策来说,应该尽快实现全国社保医保统筹、互通,让老年人有选择。

有这么一群老年人,他们操持着不同的口音,来往于家和幼儿园之间。他们每天带着孩子,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家长里短,交流带孩子的心得体会。他们生活的重心就是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老年漂”。最近,有媒体聚焦“老年漂”群体,描述了那些晚年离开故土,到大城市与子女长期同住的老人们的现状。对他们而言,与子女团圆纵然幸福,可与此同时,面对忙于工作的子女、全然陌生的环境,这种幸福的滋味又难免复杂。

平心而论,父母能漂的,大部分属于经济条件还不错的家庭———大城市生活,小两口尚且不易,假如老人前往同住,生活成本不降反增,一来子女承担不起,二来恐怕大部分父母自己也不忍心。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老年漂”的反义词就是“空巢老人”,尽管“空巢”的原因不尽相同,但跟“漂”一样,有的出于自愿,有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媒体用“漂”和“空巢”这样的词来形容当代部分老年人的现状时,已经带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道德判断,并且混淆了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父母的状况,也把出于自愿的独立生活,与不得已而为之的长幼相处混为一谈。大家之所以对“空巢老人”和“老年漂”的现象心怀愧疚,因为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承受着“父母在,不远游”的良心压力。

但就现状而言,当今世界已处于一个人口迁徙频仍的时代,无论对于老一辈还是年轻人来说,能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固守一辈子,并不是判断幸福与否的标准。扎根异地,意味着比年轻人更高的难度,更高的适应成本,以及更漫长的适应过程。但判断老人晚年幸福不幸福,重点并不在漂还是不漂、移居还是留守,而在于医疗、福利有没有保障,退休金是否足够过上体面的生活,精神生活是否充实。

只要解决基本的异地养老和医保等问题,至于新的朋友、新的生活……我相信经历无数人生艰险的父母们,有能力开启人生新的一页,并无必要把迁徙想得那么悲情。一味渲染“叶落归根”,拿人跟叶子比,多少有些比喻不当不是?乐观开放的人,心之归处便是故乡;异地生活不是洪水猛兽,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年轻人义无反顾投入大城市的怀抱。

因此,作为社会政策来说,应该尽快实现全国社保医保统筹、互通,让老年人有选择。许多老人选择漂泊,是为节省年轻家庭聘请人力照顾的开支,间接承担了城市公共服务不足的后果。虽出于自愿,但“打亲情工”对老人的确不公平。最近讨论“延迟退休”,不知为什么大家那么大意见,其实很多人退了休都在继续打工,给儿女做免费保姆,只不过是给政府、社会打工和给孩子打工的区别。想来想去,还是养老、照顾没有实现充分社会化。须知“孝道”不能捆绑儿女,“团圆”也不应拿老人晚年生活做交易。爹妈都是成年人,除了卧床不起的情况,都是有独立生活能力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以至于沟通娱乐的方式都在变,为什么一定要生活在一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