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人口流动提速对国家安全的四大影响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08-06 09:55:08

如果哪一天边疆民众都到发达地区打工谋生,怎么做到军队和民众联合保卫边疆?

据中央媒体披露,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故土,到他乡落地生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较之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净流入地区有14个,净流出地区17个,人口流失数量超过200万的省份超过10个,省际人口流动呈加速态势。对于这种现象,人们见仁见智,有人认为人口流动提速是经济活力不断增长的体现,对此持积极态度。我认为从经济角度看待这一现象不无道理,但长此以往,不仅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失去平衡,更为严重的是在国家内部对国家安全构成隐患。

首先,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的安全之石。中国从近代史以来除了战争之外,无论是晚清政府、民国政府以及现在的中央人民政府,无不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不说远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和平时期饿死数千万人,对当时、现在都令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人口流动提速,意味着大量农业劳动力离开原籍,集中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谋生,以此获得比在原籍更多的经济收入。这在市场配置资源的环境下,无可厚非。但是大量农业劳动力离开原籍,使得其原来承包的土地,或是请人代耕,或是进入流转程序,但仍然避免不了少数土地抛荒。因为有的农业劳动力不想为原籍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所约束,索性不管。即使请人代为耕种,效果也好不到哪去。有人要问,既然大量农业劳动力外流,为什么近些年来粮食还是增产呢?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政策的调整,部分落实国家政策较好的地区,均实行了耕地流转。出外打工的农户把土地出租给种田能手、经营能手。二是农业科技的提高与普及,尤其是杂交稻、高产小麦的大面积推广,有效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农业基石稳定,随时都会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种子问题。杂交稻、高产小麦种子,即使是种田能手也无法保留,只能到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购买。粮食种子的优劣、真伪,长期成为“三农”的重要话题,因为种子问题导致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在现实中并不是一个传说。在流转成为主流的同时,仍有部分农户自耕自种,收成难以保证。

第二,西部边疆安全问题。中国幅员广阔,哪一块土地都是自己的,都需要精心呵护。西部本来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为了国家的稳定、统一,不论是中东部,还是西部,在保卫国家安全上均应一视同仁。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应对现时国际环境影响上,对西部在人员上应该有所倾斜,需要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经济,传输优秀当代文化,在西部发展上做好做足。西部除了发展问题,最重要的是应对国际环境的影响,在反对恐怖主义、分离主义、极端主义上绷紧神经。一旦人口流动提速成为一边倒的现象,西部边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将会增加无限多的困难,边疆安全增添变数,这些即使国家拨付再多的经费也无法解决。

第三,征兵困难问题。中国已有三十多年无战事,这对国人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弥足珍贵。但是现在没有战争不等于今后没有战争,当下国际上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一些人持怀疑态度,个别人持反对态度。怀疑、反对态势的异常变化,意味着中国人的和平生活存有风险。虽然短期内仗打不起来,也相信政治领导人有智慧处理危机。但这一切都需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作为后盾,否则再厉害的谈判高手也无济于事。强大的军事力量首先是兵员问题,没有足够数量的适龄青年,军队难以筛选到满意的军人人选。中国人有当兵卫国的优良传统,人口流动提速给征集兵员带来干扰,主要有:发达地区青年从业人员经济状况较好,从军意愿不是很高,西部本来人口较少,一旦流动到发达地区,在原籍可选人员数量不多。即使愿意当兵,也要从打工的发达地区返回原籍。参军成功离开原籍在军队寻求发展,对个人来说也是一次机会,但命运不会眷顾每一个人。有人不远千里回原籍报名参军,结果不遂人愿,又要回到发达地区打工,发生了误工费、交通费,自然产生不满情绪。

第四,忽视战略纵深问题。中国之所以在近代史历经曲折、遭受蹂躏而不倒,除了其他因素,广阔的战略纵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现代战争如果是局部冲突,战略纵深问题并不突出。一旦发生大规模冲突,特别是发生核战争,战略纵深就是保卫国家的最后一道屏障。无论是慈禧逃到西安,还是蒋介石把重庆作为战时首都,都是战略纵深的历史事实。现在一味地加速人口流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假如战事爆发,无论是常规战争,还是核战争,中国的精华将会面临灭顶之灾,后果不堪设想。

对人口流动提速经济上积极意义,应予肯定。一个国家的实力是综合的,经济实力的重要性毋庸讳言,但它却不是中国的全部。从哲学上讲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忽视其他方面,思维方法不正确;从历史来看,“突出政治”、“政治可以冲击其他”带来的极左政策,在“文革”达到高峰,给国家造成巨大灾难。改革开放时期一段时间内“唯GDP至上”,导致分配不公、官员腐败。劣迹官员对党和政府的负面影响,要通过若干年的艰苦工作,才有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充分信任党和政府的状态。为此,必须正确处理人口流动提速与保障国家安全的关系。

一、做好经济上产业承接转移。中国经济具有区域不平衡的特点,人口流动提速加大了这种不平衡的趋势。国家已经意识到区域不平衡的存在,并在实践中推出东部升级换代、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措施,以期缩小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但实际效果没有达到期许的目标。经济实践中的强者仍属“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它们对趋利民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说明了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与东部升级换代有了新的不平衡。彻底解决好人口流动提速问题,必须在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有进一步大的动作。具体来说,就是做好产业承接转移,把东部升级换代前、没有环保问题的产业,通过市场方法和宏观调控手段,转移至欠发达地区。实践中,中部、西部包括东北地区都有成功实现产业承接转移的成功案例。要以这些典型案例,推动产业承接转移的步伐,让大量农业劳动力在当地就近工作,这是解决人口流动失常的根本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

大量农业劳动力就近工作的同时,也给粮食安全提供了劳动力保障。过去靠人海战术提高粮食产量固然极端,但粮食的种植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现在农业科技的进步、适合农村的农业政策提高了粮食产量,如果有好的劳动力和完善后更好的政策,粮食增收的空间依然很大。比如,由于粮价不高,种田辛苦,许多粮食产区“双季”改“单季”。农村土地承包初期,粮田四周、边角拐地各种经济作物繁花似锦。现在个别地方整片良田抛荒。因为农业劳动力在发达地区闯天下,留守的老幼只能顾及基本生存,即使有想法也做不动。所以,稳住农业技术人员、农业劳动力应是粮食产区的题中之义。

二、发挥军民合作优势,保证边疆安全。边疆安全问题不能仅仅指望军队这只力量,虽然这只力量是最重要的。但是没有民众的祖国统一信念,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再强的军队战斗力也会打折扣,难以做到“战之能胜”。战斗力是综合生成的。军队内部生成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军民联合生成的战斗力,“兵民是胜利之本”具有理论色彩,一句老歌词“军民联防一条心”则非常形象、实在。如果边疆地区没有一定数量的民众,军民合作保边疆的优势荡然无存。因此,从边疆安全的角度,人口流动提速是有害的。如果哪一天边疆民众都到发达地区打工谋生,怎么做到军队和民众联合保卫边疆?

三、保持战略纵深需要一定的人口数量。战略纵深在军界不是一个问题,有些学者的研究达到相当高度。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实面前,经济学者很少涉猎,不客气地说个别学者只谈经济,对国家安全的研究持冷漠态度,这也许是与和平时期长了有关。中国经济总量的大部分压堆集中在那几块,危险系数很大。现在中国和平崛起,正成为某些国家打压的“靶子”。如果发生战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被摧毁,国家的本钱就少的可怜了。因此,在国家安全上一定要把战略纵深向西推延,在中西部建立起回应首次打击的重要设施,“千万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教训太深刻、太沉痛了。战略纵深西延,必须存在一大批懂军事、能打仗的人员,大量当地民众也要尽快从东部尽快撤回。即使在东部地区受到巨大损失的情况下,中西部也能提供相应的军事后备人员以及支持国家利益的民众,为打持久战留下厚实基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