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谁在阻挠改革?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07-29 10:40:34

多少人真正理解了改革精神?有多少领导干部愿意去面对这些改革精神?所以说,改革意愿特别重要。

些人想辞公职、脱离体制从事律师行当,结果遭遇的头一棒就是强大的体制的制约力量。“紧箍咒”无时不在。杨斌辞去广州市检察院检察官,准备投身律师,结果遭遇的是,广州律协要求其必须开具14岁以来无犯罪记录证明,否则无法办理实习律师资格证书。

14岁的小孩在上初中,直到22岁大学毕业,杨斌都在完成她的初中、高中、大学学业,然后进入体制内,从花都检察院到广州市检察院,一干就是22年。简单的人生经历,而要从事律师,却要去证明这过去三十多年来没有刑事犯罪证明。这就是这个体制向要从事律师行业的杨斌给出的“法则”。

逻辑很简单,如果杨斌有刑事犯罪记录,其档案中不会记录吗?如果杨斌有刑事犯罪记录,公职身份还能继续吗?如果杨斌有刑事犯罪记录,公安机关没有记录吗?诸如此类的如果,都可以去猜想、去想象。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笔者以为,虽只是一个无犯罪证明,却透露出这个体制的诸多问题。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是高层推动的改革如果没有下级的配合,改革很可能走不长远。中国的改革不要只是寄望于总书记、总理说了什么。他们的话管用,但是往往只是就个案发声,更普遍性的问题需要更多领导层、更多主事者去推动。克强总理不是批判了各种类似“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吗?结果呢?温家宝总理2003年不是替农民工讨薪吗?结果呢?

二是改革精神比单项改革更为重要。重要的不是某一项改革,重要的是改革精神。不是说某一项改革不重要,很多改革确实需要一件一件事去落实、去推动,但是问题在于,不理解改革精神,不主动去自我革命,不全方位去推动改革,每个部门,每个领域去推动改革,改革要取得真正的突破性的成就,仍然是遥遥无期的事。因此,理解改革精神比只是单项改革更为重要。

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改革精神?有多少领导干部愿意去面对这些改革精神?所以说,改革意愿特别重要。

三是摧毁坏制度比建立好制度更难。好制度与坏制度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现在的党政机关都在“迷信”制度。当然,内心信不信这些制度则是另一回事。反正,一套所谓完善的制度得造出来。甚至认为,制度造出来了,这就是改革,甚至是改革的完成。至于是好制度还是坏制度,是否需要评估这一(些)制度,是否需要坚守、改革这(些)制度,这些都变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比如,这些奇葩证明一再泛滥,每个领域都有,执法领域最多。真的需要吗?

四是司法需要事实,司法更需要推理。任何司法领域都需要事实,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不能只是讲事实,而没有推理。司法推理可以“摆明”很多事实,可以“证明”很多事实。否则,就是僵化,就是教条。教条主义批判了那么多年,可悲的是,教条主义仍然在禁锢人们的大脑。在一个缺乏改革精神的社会,在一个上改下不改的社会,在一个办事人员都唯恐出事的社会,一切都按僵化的制度来,改革何以推动?杨斌要证明14岁以来无刑事犯罪,不就是这样吗?

这个社会需要杨斌去推动,需要更多的杨斌们去推动。因此,杨斌在路上,杨斌们在路上。他们今天是“异类”,但是历史会记住他们——那些将恶劣的制度送进历史垃圾堆的法律人、决斗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