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农村地区如何发展普惠金融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6-01 13:20:03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梁海明

  我国要推动农村尤其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除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东风之外,也要讲求脚踏实地,利用好现有的、行之有效的本地金融网络,才能在“十三五”计划的短短几年之中,有效地解决迫切的农村金融需求问题。

农村地区如何发展普惠金融

农村地区如何发展普惠金融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在第十六章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其中,中国各地农村的普惠金融发展尤为参差不齐,金融服务应如何覆盖升级转型中的农村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

  我国农村的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难题,与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大都相似,主要是与城市人口相比,银行对农村人口缺乏足够的征信数据,为风险管理带来困难。具体到我国地理分布上,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的欠缺尤为严重,在金融机构的数量丶金融保险业的产值丶金融从业人数丶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等指标上,西部欠发达地区都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

  事实上,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贷款风险并不高于其他地方。根据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度“千村调查”报告显示,西部地区在保险深度丶不良贷款率丶每百人拥有的存款账户数等指标上都优于东丶中部,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全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GDP比例丶保险的深度丶不良贷款率等指标上也都优于发达地区。报告指出,给穷人提供信贷服务并不意味着不良率的上升,这些地区的不良率甚至低於总体平均水平。

  中国互联网金融时代,不少人呼吁要以互联网金融来解决农村普惠金融的难题。当前城市居民的小额贷款和金融服务固然已经全面网络化,丰富的贷款场景大大便利了市民的生活。然而,尽管同样的转变也在农村发生,却和城市的进度有较大差距。农村居民对传统金融服务的依赖度依然相当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可度不足,使用网络银行的人口较少,这既与相关金融机构的拓展力度有关,也跟农村居民学历程度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有一定关系。

  笔者认为,拓展农村普惠金融,尤其是对农业生产、转型等需要资金进行的贷款,仍应从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深入利用本地“人际网络”两个方向同时推进。

  如上所述,虽然目前农民群体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度不够高,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渗透,新一代农民平均学历水平的提升,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面也正在不断扩大。尤其在东部地区以及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甚至可以被视作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一片蓝海。

  目前中国9亿农民由于许多从未与银行产生或信贷关系,在金融服务尤其贷款服务中缺乏征信数据。但是越来越多农民已开始在智能手机上使用微信和支付宝等服务,如果假以时日,有专业机构搜集这方面信息,事实上也能够建立起一套可靠的征信数据,具有风控方面优势,有利于农村金融网络化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当前农信社作为重要平台发展的本地小额贷款,在欠发达以及相对贫困的西部地区未来仍将起重要作用。对于这类“本地化”金融服务,除了应协助这些信用社改善管理体制,在授信的管理方面提高专业化水平,形成严格的审计监督机制,推广小额保险服务外,更重要的是更好地将农村本地的人际网络纳入贷款的体系之中。

  正如在农村金融的多项调查中显示的,只要授信的额度适当,用途明确,农民的还款风险并不高。而目前需要贷款的农民本身财务状况大多良好,家中有地种植庄家,在外打工者回乡创业也大多有积蓄,虽然缺乏抵押的资产,但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担保人的设计来解决。例如一个农村的村支书对当地情况最为了解,就很适合签字担保,几个农户联合起来担保,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再增加保险的覆盖,则更为。

  如何为回报不高的农村地区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至今依然是全球性的难题。我国要推动农村尤其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除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东风之外,也要讲求脚踏实地,利用好现有的、行之有效的本地金融网络,才能在“十三五”计划的短短几年之中,有效地解决迫切的农村金融需求问题。

  (本文作者介绍:智谷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近著《“一带一路”经济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