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良法善策,助道德建设提质增效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08 00:07:50

  良法善策,助道德建设提质增效

  文/李兆清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社会矛盾多发。树立和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推进道德建设,需要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各个环节为其保驾护航。(12月1日《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道德文明素养不断提升。然而,公民道德建设总体向好的局面不能掩盖少数问题的存在,比如这几年讨论最多的“扶不扶”问题。不扶老人感觉良心不安,扶了老人又担心被讹诈,陷入了道德选择的困境。一些地方出台了“好人法”为好人保驾护航,体现了良法善策的作用。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道德起到教化作用,法律起到强制作用。一般而言,能够用道德方式解决的,不会用法律方式解决,法律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式。当然,如果真的到了需要法律来解决问题,就说明问题已经有些严重了。法律,给人们划定红线,帮助人们厘清是非。什么样的事情能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法律上都会给予明确的规定。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健全了,还要让法律在现实生活中落地生根,让法律真正成为指导现实生活的准绳。

  公益广告越来越多,“好人365”、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成为人们学习的标杆,人们的道德文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从长远的角度看,道德建设领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让人们走出“扶不扶”的困局,如何在人们见义勇为时保障救人者的生命安全,这些都需要法律加以厘清。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转变。就拿见义勇为来说,以前,人们认为奋不顾身救人的行为是英雄,非常伟大。如今,人们会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要保障救人者自身的生命安全,要让“见义勇为”变成“见义智为”。前段时间,武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新版《武汉市见义勇为人员鼓励和保护条例》,不再鼓励“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行为。确实,见义勇为,有勇还得有谋。少一些盲目,见义勇为将会更加高效。

  公民道德建设,不少情形能够通过道德方式来解决,这需要公民具有很高的道德文明素养。如今,人们的道德文明素养提升了不少,但人们的文明自觉并没有提升到完全不需要法律来约束的程度。法律给人们的言行举止划定了红线,任何人都不能触碰法律的高压线,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道德建设,在推进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法律体系已经完善了起来,但在道德建设领域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无法用道德方式加以解决的时候,相关部门就应该推进法律修订,使之与时俱进,让良法善策为道德建设保驾护航。

  愿每个人都能遵守社会道德文明规范,遵守相应法律法规,提升自己的道德文明素养,让自己成为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弄潮儿,为文明社会添砖加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