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县委书记如何把好“权、钱、色”三关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09-24 09:48:29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会上指出: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他强调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把好三关:权力关、金钱关和美色关,引导全县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现有体制下,县委书记处于基层监督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一旦个人追求金钱、道德松弛,就容易沦陷于“权、钱、色”诱惑中。

县委书记把好“三关”的现实困境

习近平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在2014年“塌方式腐败”的山西,落马的40多名干部中,17人是县委书记(或曾担任县委书记),占总人数近40%。为确保“一线总指挥”廉政勤政,必须认清县委书记面临的诱惑与挑战,才能对症下药。

监督缺乏难免权力异化。南充市高坪区原区委书记杨毓培,封杀“杂音”,自认是“一号”,拥有绝对权力,说的就是政策。县委腐败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于外在监督乏力,内在自控不足。其一,制度笼子存在漏洞。县委书记的廉政监督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制度不明晰,笼而统之,指导性、约束性与可操作性不强;制度繁杂,监督成本大,难以落实与常态化;制度残缺,部分规章制度缺乏行为后果与程序规范,没有形成对县委书记权力的“硬约束”,县委书记的权力笼子形同虚设。其二,官员自控能力虚弱。在事物发展变化中,外界只是诱因,内因是根本,贪腐亦是如此。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对权力过于痴迷,过于追求权大位高,盲目追求面子工程,或为公权私用,家人谋取特力,以致陷入滥权泥沼,最终害人害己,败坏公信力。反观诸多落马县委书记,大多由于其本身自控力弱,难以抵制权力异化的诱惑。其三,反腐学习效果不佳。目前,我国对县委书记防腐败工作重视不够,县委书记们参与反腐学习机会少,加之县委书记们本身不够关注,大多流于形式。反腐培训方式多为说教式的灌输,枯燥无味,学员兴趣较低,效果不佳,震慑力不够,很难提升其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缺乏后续学习效果跟进评估,难以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物欲膨胀难抵金钱贿赂。河南省封丘县原县委书记李荫奎,先后受贿1575次逾1200万元,创下县委书记受贿次数最高纪录。县委书记腐败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权钱交易。县委书记虽是“芝麻官”,但是独揽整个县域的管理大权,是权力寻租者的重要对象。落马县委书记普遍有以下特点。其一,追名逐利私欲膨胀。马克思认为:“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①从县委书记个人层面来看,个人对于权力所能带来的利益的追逐,最终导致了腐败。一旦尝到了金钱的甜头,物欲膨胀,就会走上公权私用与权力寻租的道路。其二,金钱至上价值扭曲。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步拉大,不断冲击着官员的心理,以致部分官场上充斥着金钱至上等一些扭曲的价值观,一些官员产生以权谋私,金钱至上的行为。加之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破立失衡,市场经济思想观念的冲击,部分县委书记精神懈怠,放松了学习,没有坚定一个人民公仆所应有的廉洁金钱价值观。错误价值观的原因调查显示,目前对县委书记的培训较少,尤其缺乏相关价值观的培训教育。他们一旦滋生了追求金钱的想法或尝到了金钱的味道,极易走上金钱贪腐之路。其三,贪腐博弈心存侥幸。县委书记贪腐前赴后继且贪腐金额与次数屡创新高,凸显出贪腐博弈中贪官们严重的侥幸心理。腐败实则是一个博弈的结果,目标即自身利益最大化,风险成本最小化。其成本、收益和风险是贪腐博弈的重要因素,官员通过对三者的利弊、得失与风险进行权衡,做出贪腐的策略选择。当贪腐收益高、成本低时,县委书记们必然会出现“前腐后继”式腐败;当贪腐成本高、收益低且风险高时,他们自然不敢腐不想腐。当前部分县委书记们自认是“天高皇帝远”的“芝麻官”,贪腐被抓的风险低,即使被查,也只是短期免职,只要有钱,还可以复出继续捞钱。这些思想与行为严重腐化了干部队伍,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心,更是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道德松弛难敌美色诱惑。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因“艳照门”揭开其腐败面纱,后经查实“雷老虎”的腐败之路实则发端于其任垫江县县委书记时期。根据对许多落马县委书记的贪腐调查显示,“小三”、情妇是其腐败犯罪中的共犯或催化剂。生活层面上的“色情腐败”,是基层县委书记腐败的“流行病”之一,究其根本在于自身道德松弛。其一,职业道德底线失守。俗话说,人不以规则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领导干部理应恪守为官之规、为人之德。公职人员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更应坚守公职人员职业道德底线。当前部分县委书记的道德底线已然失守,任期内沉迷女色,或伙同情妇贪污腐败,或因美色与开发商狼狈为奸等等。完全抛弃工作原则,置公权力与公信力于不顾,以公权谋私利,无视党纪法规,丧失职业操守。其二,个人道德原则滑坡。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个人行为规范和新旧道德观念的破、立失衡,部分县委书记尚未及时树立新的个人道德规范,同时也丢了传统优秀的道德认知,缺乏对个人道德原则的认识,导致部分官员个人道德原则丧失,陷入了美色的陷阱之中,私生活逐步腐化。再者制度上也缺乏对个人道德规范的刚性约束,从而容易出现“以权谋色”等行为,导致其最终身败名裂。其三,官场道德风气不正。习近平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指出当前的官场道德弥漫着一股不正之风。在部分县委书记心中,权力不是为人民服务的,而是用来谋取或取悦美色的。这股不良风气已对基层政府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影响了内部官场生态环境,部分官员上行下效。个别基层官员不良私生活愈演愈劣,严重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与党群关系。由于干部的德行对社会大众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腐化的德行对社会生活风气与社会稳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县委书记把好三关的实现路径

县委书记手握县域管理的重要权力,党组织要加强对县委书记的制度监督,县委书记个人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争做焦裕禄式一心只为人民服务,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的模范县委书记。

第一,完善权力监督网。1992年巴西曾因贪腐成为世界的关注热点,后来通过建立网上举报系统,畅通公众参与反腐败的管道,强化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了强大的监督网。在现有体制下,我国通过完善外部制度监督与内部自省自查,可逐步完善权力监督网,促使县委书记把好权力关。结合我国县委书记所处的常态化情景,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切实扎牢制度笼子。扎牢制度笼子是预防县委书记腐败的重要举措。细化县委书记的权力笼子,让县委书记们不敢腐也不能腐。健全相关廉政规章制度,制度设计上应注重制度的明晰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精简制度,控制权力监督与运行成本;完善制度监督程序,从严从重追责涉腐人员,强化对县委书记权力的“硬约束”;健全反腐举报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公开举报处理进程与结果,主动接受人民质疑监督;制定并公开县委书记的权力清单,主动晒权力,接受人民监督,制约其公权私用等权力异化行为。二是增强个人自控能力。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哈莫尼斯曾说:“自控力是掌控自己内心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征服了自己的内心才能去征服外面的世界,所以有了自控力,你才能拥有权力,也才配拥有权力。”②所谓自控力简而言之,即能够管好自身,坚守个人原则。增强县委书记们的自控力关键在于强化个人修养,端正动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形成对公权力的敬畏心。他们还应锻造过硬的党性,时刻坚守住县委书记的精神家园,坚定自身人民公仆之身份,贯彻“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确权必须为”原则。做到掌权而不滥权,明确权力边界与为官之责。三是创新反腐学习模式。斯坦福大学著名组织行为学教授杰弗瑞·菲弗认为“在权力的方程式中,人们一定要意识到权力的潜在害处,进而权衡权力的好处和成本,然后再决定应该和权力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③。“不知不觉就陷入权力腐败之中……”这是落网县委书记们共同的自白。为使县委书记理性对待权力,应创新反腐学习模式,并增加县委书记参加反腐课程的机会。改变传统说教式学习,可结合深入监狱与落马官员交流、反腐案例谈论、网络视频问答和深入监狱切实体验监狱生活等方式。使官员深刻体会权力的潜在风险,通过专家讲解权力异化的风险与成本,增强其警示力和廉洁自律的意识。

第二,矫正扭曲金钱观。新加坡是亚洲最清廉的国家之一,早在1991年,新加坡就提出“官员价值观建设,应通过宣扬维护传统的价值观,抵抗西方拜金价值观的冲击”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县委书记把好金钱关,应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增强自省自查意识。公私分明是公务员应坚守的底线与原则,决不能公款私用、以权谋私。遏制官员私欲膨胀,以权谋私的问题,在当前常态化现状下,关键是要靠官员的自省自查内心防线。通过加强惩戒及追责力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学习模范县委书记与反思典型贪污案例等措施,倒逼官员自省自查。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县委书记引导着整个县域的官场行为风气,应带头树立自省自查意识,践行自省自查活动,并及时纠正自身问题,以规避追名逐利行为,使其自觉杜绝谋私利之心与行为。其二,善用党校反腐资源。部分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反腐教育学院”或“廉政学院”,如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下设有反贪污学院,已初步取得较好的防腐效果,为其反腐倡廉活动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我国应充分利用“各级党校”现有的反腐资源及教育资源,进行打击腐败和廉洁从政的教育。通过资深专家,科学设立系列特色“廉洁反腐课程”或“廉洁心理课程”,加以推行。邀请部分反腐专家、心理学专家和一线反腐工作人员客座讲授反腐策略与廉政心理教育,开展各省份之间反贪污领域的交流与培训等。以此加强对县委书记的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促使其廉洁从政,并不断提高其拒腐防变能力。其三,创立“反腐数据库”。反腐败是一个博弈过程。解决贪腐侥幸心理,也应从博弈的三大重要因素(成本、收益和风险)入手。严格监管,加大贪腐的风险;严厉追责,增加贪腐的成本代价;加重处罚,减少腐败的收益。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创立贪污罪犯数据库,将受贿官员个人信息公布到这一平台,形成强大的道德压力和震慑力。马来西亚的贪污罪犯数据库完全符合反腐博弈的思维。贪污罪犯数据库增加了其腐败风险与成本,降低了其收益,让腐败行为得不偿失。该贪污罪犯数据库还坚持对外公开,外国机构和私人企业等都可以参考该数据库,这将使曾有腐败行为的人在出国、就业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其反腐震慑力。我国应借鉴其方法,创立一个关于县委书记的“反腐数据库”,县委书记一旦涉腐,都将记录在案,并将伴随终身,制约其从政经商等行为。“反腐数据库”增加县委书记们腐败的成本与风险,减少其腐败收益,将对他们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更有助于杜绝其二次涉腐。

第三,强化道德约束力。美国设立政府道德办公室(简称OGE)来对官员进行道德培训,同时各地方政府也都设立OGE以提升官员道德约束力,OGE工作内容是制定政策、提供咨询、教育培训并评估监督道德项目的实施等。强化道德约束力同样有助于县委书记把好美色关,应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创新县委书记职业道德培训。提升县委书记的职业道德意识,按照县委书记的成长规律,科学实施各阶段道德培训方案,把道德教育放在其各类培训的首位。通过相关专家,每季度一次为县委书记提供道德咨询,并根据其咨询内容,引导其坚守职业道德,帮助其破解其道德上的困境与疑惑,正确认识与对待美色,减少不良诱惑。同时进行交互式督导,加强各省市区域之间的职业道德培训交流和经常性的反贿赂教育,加入各时期典型私生活腐化案例,予以教育及警示。其二,加强个人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关于“道德起源”有一个的经典实验,实验员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内悬挂一串香蕉,并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湿这五只猴子。每次拿香蕉的新猴子,会被其他四只猴子揍一顿。后来所有的猴子不论新旧,都不敢去动那根香蕉。同样的,美色就像那根“香蕉”,若要形成不沉迷美色的局面,必须加强自身道德约束力,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和付出高昂的代价。县委书记应根据时代环境,及时树立新的道德规范,增加自身定力,从容应对诱惑,坚守党纪法规,坚定反腐立场。其三,增强官场道德风气的正能量。若要正气清风的官场新常态,我国应逐步健全官场道德规范机制。健全官员宣誓制度,在官员入职时应增加入职宣誓环节,使其积极践行公职人员应有的德行与形象,严肃对待个人私生活。强化治理重点区域(腐败多发县市),在重点区域要严格把关县委书记的任用标准,坚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同时要加强其任期内的私生活监督。加大“官德”考评权重,加入群众评议,科学制定“官德”指标,加大对其道德评价结果的运用,并作为其选拔任用的关键依据之一。树立道德作风榜样,唯有通过以上组合拳,才能遏制私生活腐化的不良风气,形成官场道德风气新常态,并逐步引导社会风气归正。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我国应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县委书记把好三关,对增强个人修养、县域发展、官场及社会风气与国家长治久安都大有裨益。为了把好权力观、金钱观、美色关,不仅需要完善权力监督网,矫正扭曲金钱观,还需要不断强化道德约束力。通过以上组合拳才能打赢公权私用、金钱至上与私生活腐化这三大问题,还官场与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新常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