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青睐产业基金 7只设立总规模超千亿(图)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18 05:05:20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保险资金在产业基金领域的身影越发活跃。
11月17日,泰康人寿与天士力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基金”。这一基金由泰康人寿领投,各合伙人合计认缴出资50亿元人民币。
而在两周之前,中国平安刚刚参与组建了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国内首只安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今年以来,保监会更是批准了合源融微私募股权基金、阳光融汇医疗健康产业成长基金两家保险私募基金试点。在保险资金加速布局产业基金的同时,资本市场对保险资金青睐的产业基金类型颇为关注。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保险资金参与发起设立的产业基金涉及最多的是医疗健康领域,这与保险公司的本质属性不无关系。
业内认为,医疗健康领域为保险资金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的主要方向,但未来不会局限于此,涉足的领域会逐步扩大。比如,更多地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城市产业基金,以及政策引导的重大工程建设领域等。
另外,对于产业资金而言,选择合适时机成功退出最为重要,因此保险资金在参与发起设立产业基金时应该慎重选择标的,关注长远发展前景。
保险资金钟情医疗行业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底以来,先后有不少于7只由保险资金参与发起设立的产业基金。中国人寿在2006年12月发起设立规模为20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人保资本在2012 年2月参与发起设立了一只兵器产业基金,规模为10亿元;2014年12月,新华保险发起设立了规模为200亿元的广州(新华)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而今年以来,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和阳光资产管理公司先后发起设立了合源融微私募股权基金和阳光融汇医疗健康产业成长基金,规模分别预计为20亿元和50亿元;而中国平安和泰康人寿则在本月分别发起设立了一只规模达1000亿元的安全产业基金和5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基金。
此次,泰康人寿领投的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基金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康复和专科医院;与制药产业紧密相关的医疗设备公司、医疗器械公司、重大疾病诊断公司;具备上游资源的中药材加工和商贸企业,具备品牌优势的健康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企业;同时关注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医疗服务大数据平台等新兴领域的项目。
泰康人寿执行副总裁兼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各方将在养老服务业、医疗服务业,尤其是医院、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医疗服务大数据平台、健康险、围绕医疗行业发行金融产品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事实上,医疗健康领域正是保险资金最为钟情的产业基金方向之一。在今年9月,保监会发布《关于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后,获批的合源融微私募股权基金虽然关注领域较为宽泛,但医疗健康为其主要投资方向之一,而阳光融汇医疗健康产业成长基金则更加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
对此,深圳市玄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韩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与医疗健康领域联系较为密切,对于项目的寻找和风险的把控更为熟悉,因此将其定为参与发起设立的产业基金方向并不难理解。在"十三五"规划有望"大健康"纳入其中的背景下,这一趋势或更加明显。”
除医疗健康领域外,保险资金涉及的产业基金投资方向包括安全、城市发展、兵器等。
其中,新华保险参与发起设立的广州(新华)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国人寿参与发起设立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都是城市发展类型的产业基金。
一位大型保险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保险资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程度越来越深入,保险资金参与发起设立的城市发展产业基金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这类基金基本为保险公司与当地政府的合作,目的是支持当地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比较欢迎。”
同时,该人士表示,重大工程的建设有望是保险资金下一步参与发起设立的产业基金的关注重点。
在此前多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保险业支持重大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允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起设立股权基金、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支持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鼓励保险资金参股政府出资发起设立的各类投资基金。
保险资金设立产业基金应格外注意标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产管理公司产业基金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产业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为非上市企业,投资期限多为五年左右,保险资金主导的产业基金可能期限会更长一些。同时,由于产业基金高于证券投资的风险,为了尽可能地减小风险,通常会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该人士续称:“产业基金投资的目的是基于企业的潜在价值,通过投资推动企业发展,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各类退出方式实现资本增值收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产业基金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所投资企业的上市,将所持股份获利抛出;二是通过其它途径转让所投资企业股权;三是所投资企业发展壮大后从产业基金手中回购股份等。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选择较好的投资对象是产业基金的核心环节,由于保险资金的特点是稳健和保守,因此需要尤为留心。”
以中国人寿在2006年12月参与发起设立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为例,渤海产业基金于2007年10月投资天津钢管,这是其成立后的首单投资。在投资当年,天津钢管的业绩不错,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约为264亿元和23.1亿元。随后,天津钢管开始利润大幅缩水,在2011年前后,其利润曾一度缩水九成以上,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有苦难言”。
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投资的另一个项目——中原证券则较为成功。2014年6月,中原证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第4家中资券商、第一家省域性券商。中原证券2015年10月的财务数据公告显示,其营业收入为2.29亿元,净利润为7937.11万元,净资产为81.37亿元。
对此,韩超坦言:“既然是投资就会有风险,标的当时看着好,但不一定按照预设的轨迹发展,最终能够IPO上市是最佳选择。目前,监管层正在为保险资金松绑,在资本市场整体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选择涉足产业基金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把控好投资的金额规模,以更好地控制风险。”
作者:李致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