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消费金融潜力巨大 消费扩大机制仍待解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15 09:06:33

  消费金融潜力巨大 消费扩大机制仍待解

  胡群

  国内居民的消费热情到底有多高?

  天猫“双十一”录得912.17亿元的交易量或可作为一个衡量纬度。在中国经济持续低迷的当下,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但与政府期望尚有差距。11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招商银行
  • 中国银行
  • 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发展消费信贷,并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至全国。“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信用消费市场逐年高速增长,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广发银行副行长王桂芝表示,广发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信用消费白皮书》显示,以信用卡、个人信用贷款为依托的传统金融机构在信用消费方面发力明显。截至2015年上半年,五大国有银行以及广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发卡量均达4000万量级,我国主要上市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合计已达4.33亿张,成为信用消费市场主要参与者。

      为促进消费增长,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消费金融支持政策,消费金融试点的不断开放、“互联网+”行动策略的提出,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日益增多,极大促进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安全问题已不再是“将自家篱笆建高,让坏人爬邻居家”的时代,如何构建金融安全防线,已成为监管机构、市场参与各方着力解决的问题。

      增长主引擎任重道远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改变,其中,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三季度GDP增速6.9%,为自2009年一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前三季度累计增长6.9%,其中消费拉动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消费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为58.4%,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51.2%。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继续小幅走强,微升0.1个百分点至11%。

      王桂芝表示,近日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明确提出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广发银行以国内首张信用卡发行二十周年为契机,正在开展信用消费领域相关研究,以商业银行对信用消费市场的分析为契机,冀望引起市场对民众信用消费行为的关注。

      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消费总体继续保持稳定,剔除CPI回落因素后表现更佳。与房地产相关的家电、家具、装修板块虽然势头各有波动,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改善,预计消费将继续保持坚挺,为经济增长托底。

      但这种为经济托底的能力能否持续?“消费在稳增长中被寄予厚望,但中长期由于投资下降,就业率将下降,势必传导至消费。因此在经济下行过程中,消费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独立于经济周期之外。”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称。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则认为,目前为止,就业和消费增速保持稳健,但就业通常是滞后指标,近期也已开始出现恶化迹象,预计2016-17年均将面临更大压力。未来随着投资和GDP增速进一步放缓,就业和工资还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此外,随着产能过剩行业开始清理和重组无效企业,工业、采矿业等传统行业裁员压力可能加剧。虽然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有望稳健增长、创造就业,但不足以完全吸收传统行业裁减的劳动力。

      来自银联方面的数据或许已证实这一预判,11月10日发布的10月份“新华·银联中国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为81.83,环比下降0.57,同比下降2.32。

      在“三驾马车”中,投资、出口的贡献率有所下降,而消费市场的数据已影响管理层的决策。11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消费环境;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发展消费信贷,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至全国等政策。

      消费金融迎黄金年代

      消费时代已至,但国内消费金融业务机制略有滞后。国务院、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出台鼓励信用消费、规范消费信贷的指导性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创新性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并加强“互联网+信用消费”的监管力度。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信用消费业务主要以房产及汽车贷款为主,而日常消费业务占比较低。信用卡业务成为银行信用消费产品中的典型代表,部分银行还通过互联网渠道,结合自身业务推出了创新型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但这些产品依然无法完全满足新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

      近年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商业银行传统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存贷利差收窄,进而转向零售业务,布局信用消费领域。《中国信用消费白皮书》显示,信用卡业务成为银行信用消费产品中的典型代表,部分银行还通过互联网渠道,结合自身业务推出了创新型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信用消费业务主要以房产及汽车贷款为主,而日常消费业务品种尚有待广泛开发,目前是以信用卡为主。

      中国银行业协会在2015年7月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4)》显示,2014年中国信用卡交易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58%。受益于信用卡信贷投放的增加,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也不断增加,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上半年,我国主要上市银行的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已超过4.33亿张,同比增长2.67%,考虑到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以中国目前社会人群分类状况看,具备申请信用卡的目标人群大约在5亿人左右;上半年卡均消费均已超过2014年一半,预计随着双十一等消费高峰,今年卡均消费额将大大超过去年。

      在2015年上半年,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应偿信贷总额高速增长,增速从2014年的26.8%提升至36.3%,用户使用信用卡进行透支消费已经逐步成为主流的消费方式。《中国信用消费白皮书》预计2015年全年,应偿信贷总额将突破3万亿元,在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信用消费中,信用卡消费占据绝对主力地位。

      而为刺激消费,我国在2009年宣布启动消费金融试点,2010年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成立,2013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新增10个城市。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将此前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目前已有近20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但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尚未正式开展业务。

      除以上两类消费金融机构外,自2013年始,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纷纷涉足信用消费金融领域,且已表现出强劲市场竞争力,以此次双十一为例,蚂蚁花呗交易笔数达到6048万笔;京东百条用户同比增长800%,白条交易占京东商城交易额比例同比增长500%。

      合筑安全消费防线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信用卡的介质会发生改变,但是不会消失。对银行来讲,账户的管理和风险的控制永远是银行的核心。所以即便是外围的互联网、电商做金融产品,但实际上最终的账户控制和风控技术都仍以银行为主。”王桂芝称。

      以广发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银行在风控经验、体系和模型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广发银行2013年推出交易安全卫士,成为业内首家承诺凭密盗刷赔付的银行,让客户真正敢消费、不怕丢卡;还首创持卡人主动参与风险管理的“交易开关”,持卡人可“一键”管理自己的信用卡安全,实现新增损失率及欺诈实损率的“双低”。

      11月4日,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等机构于共同宣布互联网金融安全联盟正式成立。安全联盟将建立和完善成员单位之间专项风险失信和欺诈信息分析研究机制、风险管理业务交流机制和风险事件预警通报机制,提高成员单位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这是一个很好的行业的协作。”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助理风险总监龙雨向经济观察报称,从表面上看,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与其它银行的信用卡中心乃至互联网金融等机构业务上是相对竞争的关系,但是在安全领域大家是协作分享的,包括互联网机构等所有和交易相关、和信贷相关领域的机构对待欺诈分子都是一致的。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单独的一家机构若把数据捂住,不分享,恰恰将是风险最大的承担者,所以银行不仅要深入挖掘和分析好自己的数据,同时也要异业结盟,除了与各主要消费领域的行业结盟之外,还可借助电商等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并与行政管理、监管部门、税务、民政、教育等联合起来,共同控制风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