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社融、信贷增量放缓 专家预计降准、降息概率降低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20-08-12 10:43:09“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经济出现积极改善,政策层面开始强调货币政策要精准导向,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7月M2增速回落预示着货币政策已从总量宽松转向结构优化。”
8月11日,央行公布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7月社融数据、信贷规模增量放缓,M2增速为6个月以来首次出现回落。
其中,7月M2同比增长10.7%,预期11.2%,前值11.1%;新增人民币贷款9927亿元,预期1.2万亿元,前值1.8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69万亿元,预估为1.85万亿元,前值3.43万亿元。
这些数据背后透露了哪些信号?下阶段货币政策怎么走?
M2增速回调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068亿元。其中,企业债券融资、政府债券分别为2383亿元、5459亿元,同比减少561亿元、968亿元,此外新增信托贷款减少691亿元。
“从历史规律上看,7月是社融增长小月,本月社融少增存在趋势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社融增量放缓也印证了总量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
民银智库宏观分析师袁雅珵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从结构来看,人民币贷款和表外融资为社融同比增加提供了主要贡献。同时,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贡献则均为负。
再来看广义货币(M2)方面,7月末M2余额21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9.12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3.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99万亿元,同比增长9.9%。
M2增速出现“拐点”,6个月以来首次出现回落,但符合市场预期。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经济出现积极改善,政策层面开始强调货币政策要精准导向,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7月M2增速回落预示着货币政策已从总量宽松转向结构优化。”温彬说。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看来, M2增速回落的主导因素是,实体经济流动性受到了信用增速减慢的影响而扩张速度下滑。
但同时,M1增速继续回升,与M2之间的负剪刀差收窄,表明企业生产经营在继续恢复,活力持续提升。
“M1本月6.9%的增速创下了2018年5月以来的新高,或说明企业资金运用的活跃度提升,经济恢复将持续向好。”温彬说。
陶金表示,M1增速继续回升,显示了实体经济需求正在持续复苏。尽管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但非标融资规模仍在收缩,资金流入活期存款也在持续。
信贷增量放缓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同比少增631亿元。
具体来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7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067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64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68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02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70亿元。
袁雅珵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7月新增信贷低于预期,主要源于季节性因素影响下的企业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显著下滑,以及非银贷款同比大幅少增。
企业部门短期与中长期贷款冷热不均,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显著下降。在袁雅珵看来,由于6月份半年度信贷投放冲量带来企业贷款大增,7月企业贷款继而季节性放缓,叠加宽信用力度边际收敛,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显著下滑。“与此同时,由于货币政策转向精准导向,金融系统让利企业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继续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下调通过降低资金成本的方式提高银行向‘三农’、中小微企业等领域投放信贷的意愿,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平稳增长”。
陶金表示,信贷规模扩张速度略有减慢,主要体现了决策层应对经济复苏形势,及时微调了宽信用政策的力度。同时,实体经济信贷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尤其体现在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平稳增加、短期融资明显减少等方面。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认为,7月是信贷的传统淡季,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低于市场预期的11800亿元。 早在6月金融数据发布会上,监管层就释放出信用扩张放缓的信号;近期央行方面表态,也将信贷和社融增速修改为“合理增长”。随着疫情和经济的好转,信用扩张的诉求大幅放缓。他认为,政策基调变化可能是信贷增速放缓的主因。
此外,7月新增人民币存款也大幅减少。7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803亿元,同比少增561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19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5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87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8万亿元。
“7月新增人民币存款仅有803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少增28197亿元和5617亿元,主要是因为在季度之初,居民和企业存款通常转为表外理财,再叠加股市回暖、基金发行规模加大,对居民和企业存款进行了分流。”温彬称。
降准降息概率降低
多位受访者认为,从社融数据、信贷规模增量放缓等表现来看,说明了 货币政策导向调整,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重心将从总量宽松转向结构优化。
展望8月份,袁雅珵认为前期针对疫情出台的一些特殊阶段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逐步退出,信贷投放节奏不及上半年,贷款结构将继续优化,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占比。
“随着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完毕,一般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将加快发行步伐,政府债券净融资贡献将再次提升;此外,在当前流动性环境下,表外融资和企业债发行大幅改善的可能性较低。”袁雅珵预计,信贷存量增速可能持平或继续小幅回落,社融存量增速可能在政府债支撑下继续小幅回升。
温彬也同样认为,货币政策的重心将从总量宽松转向结构优化,降准、降息的概率降低,更大程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一方面,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按照30万亿元社融和20万亿元信贷的全年增量计划,剩余5个月7.5万亿元新增社融和7万亿元新增信贷仍会对稳企业和保就业形成有力支撑,预计全年能够实现M2和社融增速明显高于去年的目标。”温彬说,另一方面,继续用好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信贷的支持力度,严控资金空转套利,并提前做好金融风险处置和防范,为经济恢复发展营造安全稳健的货币金融环境。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则指出, 未来财政政策将更积极有为,避免过度宽松流动性的负面效应。
“目前国内货币信贷环境整体适宜。为应对国内融资结构性矛盾,为避免过度宽松流动性导致产生负面效应与后遗症及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度货币金融环境,下半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稳健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落实已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周茂华说。
扫二维码 3分钟在线开户 佣金低福利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