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财经评述:高盛建立网络私贷平台值得借鉴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12-02 16:03:01

中银香港经济研究员张文晶

高盛贵为「全球投行一哥」,所服务的客户非富则贵。继推出网络零售银行GS Bank后,高盛再下一城建立网络私人贷款平台Marcus,与其他初创企业竞争。这说明了现时的大型金融机构面对困难的经营环境,急需另闢收入来源;而且零售业务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此外,大型金融机构亦较初创企业有更多的优势。高盛的举动,值得各大型金融机构借鉴。

Marcus较其他P2P更具竞争力

Marcus直接与其他P2P竞争,产品的特性相似;但Marcus的私人贷款更具竞争力。例如与美国LendingClub相比,Marcus在定价及贷款期限的灵活度显优势。Marcus的私人贷款年化利率最高为22.9%,而LendingClub为35.89%;期限方面,Marcus提供24个月至72个月的私人贷款产品,LendingClub私人贷款的期限为36个月至60个月。Marcus的私人贷款金额由3,500美元至30,000美元不等,额度选择少于LendingClub的1,000美元至40,00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Marcus有异于常见的P2P模式,它不会自行将借款人和投资者的资金供需进行匹配,而是通过银行来发放贷款资金。高盛在吸收存款方面转趋积极,除了通过GS Bank吸收零售客户存款外,亦收购通用电气旗下的GE Capital Bank,包括它的存款及定存单。现时高盛存款约1,237亿美元,为Marcus的私人贷款业务提供雄厚的资金基础。

高回报助弥补经营环境劣势

高盛面对的经营环境压力不轻:其一,监管趋严令合规成本上升。2008年金融海啸后,环球金融监管越来越多,包括对资本、流动性及槓桿比率提出更高要求的Basel III、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机制等。尤其是高盛作为其中一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需要遵守比基本规定更严格的要求。为了应付合规所需,当中的操作、人力以及资本成本是不小的。

其二,超低利率环境压抑利息资产的利润。环球央行的货币政策长期宽鬆,继美联储的三轮QE后,直至现在,英伦银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还继续购买资产。环球流动性泛滥,低利率环境看似成为新常态。故此,从同业拆借到债券孳息率,普遍的利息资产回报率令人不堪入目。

其三,中资投行崛起加剧市场竞争。在低息环境下,企业的收购合併活动频繁,而且中国企业正积极「走出去」,固然为投行带来不少的业务机遇。不过,在金融海啸后,中资投行的实力快速提升,有力与国际投行竞争。今年以来,香港IPO市场承销金额的排名,首五位皆是中资投行。

近年来不少国际投行主要靠削减开支保持盈利。惟此举亦非长久之计,增加收入才是良策。高盛表示,用于Marcus的资金回报率有望高达20%。而Marcus的营销目标客户,初始借贷信用评分要高于660。Marcus的私人贷款业务具备高利润、低风险的特质,能够与高盛的核心业务互补长短。

大型金融机构较具发展优势

高盛涉足网络贷款业务,会较初创企业有更好的发展。首先,凭藉高盛的品牌,它不需要用过高的利率吸纳存款,放款时也不需要过于进取,故息差更有保障;其次,正因为资金成本相对较低,故Marcus的私人贷款可以向客户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定价,从而提升竞争力;其三,初创企业向来标榜高科技人才,高盛在这方面有过之于无不及。高盛的资讯科技人员高达9,000人,包括了研究大数据、区块链、高频交易、网络保安、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论人员数量,跟facebook相若。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型的金融机构同样具备这些优势,以及面对相若的经营挑战。高盛的这步妙棋,也许说明了未来金融业界的发展方向。题为编者所拟。本版文章,为作者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