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重庆市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4-29 16:24:06

  4月28日上午,第二次重庆市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市教委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第一次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交流推进教育信息化典型经验,安排部署“十三五”期间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任务。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市政府副市长吴刚,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余果,市教委主任周旭,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为粮,有关市级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各区县(自治县)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高校、市教委直属单位相关负责人,部分教育信息化专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作重要讲话,吴刚副市长主持会议并提出工作要求,市教委主任周旭就“十三五”期间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作部署。部分区县、高校作大会经验交流发言(璧山区、忠县、西南大学、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据了解,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前提、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重庆市高度重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2014年9月召开第一次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以来,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驱动,共建共享;深度融合,引领创新”的工作思路,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一是“三通”工程顺利推进。“三通”工程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任务,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市95%区县已经建成教育城域网,“校校通”建成率达到81.59%,同时,76%的普通中小学、100%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成了校园网。二是软硬件建设逐步夯实。我市严格按照A级教育数据中心标准,建成了全市教育数据中心并正式运行。市财政加大投入力度,逐年提高信息技术设施配备率。目前,全市所有高校,86.2%的中小学实现了多媒体教室覆盖。在计算机生机比方面,高校达到6:1,中职学校达到8:1,中小学达到13:1,全市中小学教师笔记本电脑配备率达75%.

  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

  一是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加大。目前,我市已经成功建成重庆基础教育资源库、重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等,全面引进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名师名校资源、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资源总量已经达到30TB。数字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全市高校已经建成近2万节网络课程、300余门国家市级精品课程。全市推送省级“优课”3030节,部级“优课”575节,“优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具有重庆特色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已初步形成。二是数字教育资源的利用逐步提高。目前,我市农村地区教学点已经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比例稳步提升。全市共有21万教师参加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晒课近14万节,这些数字课程资源被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对提升教育质量的作用正日益彰显。

  教育信息化队伍的信息素养不断增强

  一是师生信息化素养明显提升。重点实施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国培”、“市培”项目,累计培训教师45万人次。各类学校开齐开足信息技术应用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和竞赛活动,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数字化生存能力逐步加强。二是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得到加强。积极组织区县主要领导参加教育部管理干部信息化专题培训,在全市组织实施了区县教育信息化分管领导、学校教育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累计培训区县分管领导、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近1000人,管理队伍的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逐步增强。

  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机制体制不断优化

  一是建立了高效的统筹推进机制。形成了以市政府为主导,市教委牵头负责,有关市级部门紧密配合的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市教委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联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全面指导、推动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二是形成了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各区县、各类学校通过设立教育信息化行政管理机构或赋予现有科(处)室教育信息化管理职能的方式,为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初步形成了市政府统筹规划、市级部门协作、区县和学校分类实施的组织管理体系。

  教育信息化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彰显

  一是信息化试点进展顺利。“十二五”期间,全市获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32个,市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65个,各试点单位大胆探索,为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了范本和宝贵经验。二是教育教学模式多元创新。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导各级各类学校优化、重构教育教学流程,广泛开展“远程互动课堂、云课堂、翻转课堂、泛在课堂、卓越课堂”等教育教学实践,我市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涌现出不少创新发展典型。

  如:重庆大学不断加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立了信息化建设管理部、技术支持部、研发中心和用户服务部。搭建了基于SAKAI的网络教学服务平台,打通了师生教学互动与交流渠道。截止目前,共建立教学班站点1498个,涉及251门课程,平台使用人数29610人,作业批改次数64万次,资源下载次数157万次,答疑讨论区回帖数量29万个,在线交流发布数量3.6万次,上传资源总量3.8万个,总访问量218.4万次,平均每天访问量1816次,最高单天访问量14433次。构建了高清互动超大视频教室,提供远程课堂直播、互动与录制,为异地教学提供沉浸式学习环境。发起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实行基于网络视频的混合式教学,联盟现有成员高校110所,近50所高校开设了涵盖13个学科门类的通识与素质教育类、公共基础课类、专业基础类课程127门,已有215万多人次学生选修了700多门次课程。建立了重庆大学课程文献中心,融合Web2.0、移动互联网、云图书馆理念与技术,课程文献涵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重庆邮电大学作为一所以信息通信技术为特色和优势,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十二五”期间,学校加快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成为“重庆市数字校园示范高校”,在重庆市高校中率先成立“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并在二级机构设立信息化专门科室或信息化专门岗位。截至目前,全校共有专兼职信息化队伍100余人,建立了以万兆双冗余骨干网络为核心、有线无线覆盖全校、万兆到楼、全网支持IPv4/IPv6双栈的高质量校园网络,互联网出口已超过20G。建成了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新一代校园卡平台、云桌面示范系统。开展典型信息化示范应用,实现了迎新、注册、缴费、选课、离校等一站式服务;依托学校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建设教室智能引导系统;利用学校中心数据库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提高学校决策管理水平;面向全校49个专业开设慕课51门,在线选课学生数超过28000多人次;自主研发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形成四大虚拟仿真平台,248项专业实验项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