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监测评价让教育从艺术走向科学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7-13 14:01:03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随着全国各国家级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实验的深入推进,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衡量教育质量的现状逐步被改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逐渐成为学校重要工作目标。影响学生一生的核心素养如公民素养、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情绪行为调控能力、交流沟通合作等社会情感技能正在被学校关注,素质教育的难题正在被破解。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在逐步实现上述总体目标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溢出效应。一方面,它促进教育工作科学转型,增强循证决策和教育教学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它促进教育科研从思辨和经验总结,走向实证化和定量化。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医学检验已经渗透到临床医疗的每一个环节,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更直接的科学依据。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是使教育从“艺术”走向“科学”的“工具”,它为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提供诊断,为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作出检验。没有标准的质量观不过是空中楼阁,建立基于标准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保障体系,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先进经验。例如,IB(国际文凭课程)之所以在国际上受到普遍认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反映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和时代发展要求、多元而精准的评价体系的设定。2015世界教育论坛发布《仁川宣言——面向2030世界教育的前进方向和目标》,宣言第18条“我们决心开发全面的国家监测和评价系统来为政策制定和教育体系管理产生合理的证据同时还确保问责制。”2015年11月6日,世界银行高级教育主管克罗地亚·克斯汀在世界银行官网上发表的《教育2030与未来之路》指出,世界银行承诺全球知识共享,促进监测与评估,构建有效和无效的政策经验数据库,确保资源更有效利用。《美国教育部战略规划(2014-2018财年)》,其2014-2015财年教育部优先目标之一是增强基于证据的决策制定能力。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等方面监测评估教育质量,获取了学生发展的“全息”数据,并从学业负担状况调查、学习背景调查,获取大量的关联数据。这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建立政策经验数据库,以此改善政府教育管理,改善学校管理,促进决策科学化、政策精准化、管理精细化。例如:成都市青羊区和双流区深度解读评价数据,在区域内开展监测评价数据解读比赛,提高教师运用数据改进教学的能力;新津县和双流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了缩小学校间质量分化程度、提高质量均衡水平的决策;青羊区作出了保持课业负担适中、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学生课外补课的决策。

  通过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建立的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数据库,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负担状况、师生关系、家庭背景、学校环境等大量的关联数据,为教师了解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获得了科学的实施路径,使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不再是基于经验和感觉,从而提升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和效能。

  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科学史表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往往是与研究仪器的重大突破分不开的,可以说“研究工具”是衡量科学进步的标尺。由新工具开创的科学新方向,远比由新概念开创的科学新方向要多得多。由概念驱动的革命的影响是用新概念去阐明旧事物,而由工具驱动的革命的影响是去发现需要阐明的新事物。然而,长期以来,教育科学研究发表的大量论文都是以思辨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成果,往往只是一些设想或者对问题的思考,没有提供确切的新知识。大量相关课题,大多也是以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鲜有对研究变量的严密控制和可靠测评,研究粗放,成果的含金量较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如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达到测量学要求的定量的、可靠的测评,能够测度教育活动或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研究变量不易观测的难题,为教育科研走向实证和定量开启了新路径,为深入研究各种变量间的定性、定量关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大家都知道“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但是如果没有实证数据支持,我们会重视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吗?2015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发现,小学生、初中生的自律性、有恒性等良好性格因素均与学业成绩成显著正相关,显著性水平达到0.01。性格是可以教育的,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报道,纽约州尤宁代尔史密斯街学校(Smith Street School)有67%是来自贫困家庭、享受免费午餐或者打折午餐的学生,学校通过实施性格教育,发展学生的性格优势,提高了学业成绩。再如,小学生是否可以离开家庭到寄宿制学校住读?如果像以往用思辨的方法,从理论上去探讨,讨论若干年都不会有什么结果。通过一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不难发现,评价结果不支持小学生上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另当别论),如果没有办法只能让小学生住读,家庭和学校都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支持。(作者:秦建平,系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惠,系该院督导评估监测所副所长)

  《中国教育报》2016年7月13日第5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