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短命建筑”折射扭曲政绩观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4 17:12:10

  “短命建筑”折射扭曲政绩观“名门广场”和“水岸银座”两个问题楼盘将会被拆除,涉及业主超过万户;仅仅一个月前,西安市一座1999年封顶的118米高楼被爆破拆除,成为“中国第一拆”;几乎同时,郑州一座2010年建成的天桥,因与当地地铁工程存在矛盾,被整体拆卸。(12月22日中国网)

  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估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拆除的建筑面积约为4.6亿平方米,然而这些被拆除的建筑中,绝大部分都是才修建没多久的,这种建筑被群众戏称为“短命建筑”。

  建筑过早拆直接造成财政浪费,例如云南河口斥资2.7亿元建设的“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在建成3年后,花费3亿元拆除;建设投入8亿元、曾是亚洲最大室内足球场的沈阳绿岛足球场,在使用不到10年后因“使用率不高”被爆破拆除。我国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的浪费就达4600亿元。

  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短命建筑”?这与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有密切的关系。一些建筑被视为地方的形象工程,也就是在任领导的政绩工程,每每有新上任的领导,都会搞一些新建筑来展示自己的政绩。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重复多建,再加上规划不合理,行政权力干预等原因,许多建筑还未修建起就停工成为烂尾,或者建起没多久就被拆除,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唯GDP论让一些城市出现“拆了建、建了拆”的怪圈,来去匆匆的建筑物造成的财政资金浪费让群众怨声载道。但是,纵然群众有不满,在GDP大幅上涨的诱惑下,这些都被领导干部视而不见。在他们看来,这些建筑都是他们工作汇报中的政绩体现,是平步青云的政绩砝码。

  然而,这样的怪像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十八大之后的作风转变,也要求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转变。“短命建筑”原因之一是规划制度不健全,城市的发展立足于眼前的政绩效益,忽略了长远的发展,所以只有将健全的制度才能更好的约束城市建设。

  同时,监管机制也要健全,在严密的制度没有严格的监管,很容易沦为一纸空谈。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短命建筑”重复出现,避免造成国家财政的巨大浪费,也才能重树政府公信力,真正做好为民服务。

  作者:无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