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南水北调:一泓清水照汉丹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09 23:24:25

  秦平

  4月5日下午,2015年全国网络媒体“公祭黄帝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集体采访活动在西安长安区举行。陕西省发改委、住建厅、环保厅、水利厅、林业厅等5家单位的领导向媒体编辑记者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陕西省所作的工作和成就。(4月7日新华网)

  2014年12月12日,当一泓清水汩汩流向北方,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一刻不知有多少人感慨万端,有工程人员的日夜奋战,有沿线群众的举家搬迁,有地方政府的倾力付出。应该说只要是亲自参与了这场大战役的单位与个人,都会自然道出其中的艰辛与曲折。为了这一泓清水,处于汉江和丹江流域的陕西更是功不可没。

  或许正是源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敬畏与纪念,在清明这个传统祭祀时节,陕西把公祭黄帝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活动相并而举。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庄严而隆重的仪式,让世人感知到南水北调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倍加珍惜核心水源地的保护与治理。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这不仅是一句庄严承诺,更是一种政府责任。中线工程开工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推进汉、丹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是实实在在的,启动实施七大类项目168个,建成69个,在建99个,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3.05亿元,完成投资51.09亿元。陕南县(区)级以上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均已完工并实现了全覆盖。

  呈现“一泓清水”并不难,难的是长效保持这“一泓清水”。这不仅是北方用水群众的担心,也是水源地群众的忧心,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为了这一泓清水,陕西开启了新的环境治理模式与理念。

  “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陕西开启了最严厉的环保治理和产业调整。“割腕割肉”也要坚决让天蓝水碧,围绕这一泓清水,陕西写出了精彩的“水文章”,以项目为牵引,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村镇生活垃圾处置模式,都体现了一种高瞻远瞩与常态长效。

  依水而居,靠水而兴。“一泓清水”不仅是一种自然本色,更是一泓“致富水”。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化产业成为翘楚之后,“水能生金”不再是梦想。“安澜惠民、生态宜居、持续发展”,“堤固洪畅、水清岸绿、滩平航通、人水和谐”,把一泓清水与民生利益对接,与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对接。陕西以汉江、丹江流域的水源保护为发端,让一泓清水成为了民生希望。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群众,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党员干部,他们的付出都是满满的,都是实在的。南水北调话艰辛,一泓清水照汉丹,这应该是陕西在南水北调中的真实写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