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穿越时空的天路接力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09-18 09:18:45

曾为斯求卓玛进行手术的北京口腔医院头颈肿瘤科主任韩正学(中)与斯求卓玛(右)母女二人见面后相拥(2015年7月14日摄)。

原标题:穿越时空的天路接力——北京口腔诊疗“组团式”援藏纪实

新华网拉萨9月17日电 (记者陈新洲、周宁、卢国强、边巴次仁) 云朵般的绵羊“漂浮”在藏北那曲新吉乡广碧的牧场,海拔5300米的草原天路驶来一列首都诊疗车队,正在放牧的藏族妇女斯求卓玛放下羊鞭,奔向前来复诊的救命恩人韩正学医生的怀抱,相拥而泣……

5年前,以韩大夫为首的北京口腔医院团队为卓玛成功切除她脖子上“悬挂”28年、重达5公斤的颌下腺肿瘤。

5年间,为让更多的“卓玛”重获新生,实现从“多对一”简单援助到“组团式”口腔诊疗的转变,北京卫生系统组建诊疗团多次进藏义诊筛查,对口支援西藏口腔专科建设,在天路上演着爱心接力。

为实现从“多对一”简单援助到“组团式”口腔诊疗的转变,北京卫生系统组建诊疗团多次进藏义诊筛查,对口支援西藏口腔专科建设,在天路上演着爱心接力。

爱心接力:从“几个人”到“一群人”

星夜奔波在藏北“生命禁区”,纵有强烈的高原反应,也无法阻挡诊疗团前行的车轮……今年7月-9月,记者随北京市医管局组织的口腔诊疗援藏团进藏义诊筛查,第一站直奔牵动京藏两地众人心的卓玛家复诊。

5年前,卓玛颌下罕见的巨型肿瘤惊呆了援藏干部李一超。“肿瘤有人头那么大,她行动不便、无法放牧,靠政府低保金和救济粮与女儿孤苦相依。”李一超回忆,破溃的肿瘤让卓玛疼痛难忍,流出的脓血把特制的枕头染得污迹斑斑。丈夫嫌她有病选择了离开……

在李一超等几位好心人的帮助下,一场群策群力救治卓玛的爱心接力在京藏两地展开:经西藏军区总医院、北京藏医院、安贞医院及口腔医院权威专家会诊,卓玛终于辗转赴京成功接受了免费“颌下腺混合瘤”高难度手术。

术后第一次轻盈地走路,第一次感受没有肿瘤压迫的呼吸,第一次享受平躺睡觉的轻松……“卸”去28年重负的卓玛话语间眼中噙满泪水:“感谢所有好心人让我有了新生活!”

5年后的今天,站在政府援建的安居房前迎接复诊的救命恩人,卓玛又一次潸然泪下。不善言辞的她顾不上寒暄,双手合十,额头相抵,献上哈达,迎宾入门,生旺炉火,煮牦牛奶,倒酥油茶,把家里最好的东西一股脑端上桌……

望着窗外一望无垠的牧场,曾经是“贫困户中的贫困户”的卓玛指着成群的牛羊讲述着生活的变化:承包150多亩草场;吃得饱、穿得暖;过着独立放牧、看上电视、抱上外孙的幸福生活……“政府帮我太多,我不能总依赖别人,要靠自己生活!”

5年间,为了卓玛重获新生,各级部门为她协调提供小额贷款,帮她发展生产。首都卫生系统干部职工为她捐款捐物,先后三次为她进藏复诊……

“从几个人到一群人、从西藏到北京,这场穿越时空的爱心接力谱就一曲动人心弦的大爱之歌,彰显京藏两地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和振奋人心的永恒力量。”拉萨市委副书记、北京援藏指挥部总指挥马新明激动地说。

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为斯求卓玛实施手术,将其脖子上一个重达5公斤的巨大肿瘤成功切除(2010年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唐召明摄

2015年7月14日,曾为斯求卓玛进行手术的北京口腔医院头颈肿瘤科主任韩正学(左一)为斯求卓玛做术后检查。

当日,北京口腔医院医生来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新吉乡三村,为藏族妇女斯求卓玛进行术后5年的复诊检查。

今年51岁的斯求卓玛是新吉乡的牧民。2010年4月21日,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为她实施手术,将其脖子上一个重达5公斤的巨大肿瘤成功切除。在进京求医的过程中,斯求卓玛得到许多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术后的卓玛现已完全正常地生活。

妙手仁心:从“多对一”到“组团式”

“XX杰布,男,59岁,口腔溃烂,无法咀嚼进食,有癌变风险。”

“尕玛XX,男,72岁,淋巴结增大,疑似口腔癌。”

“曲礼XX,男,73岁,左颈部明显肿物,疑似腮腺囊肿。” ……

这是首都口腔诊疗援藏团团长、北京口腔医院院长白玉兴的筛查笔录。

在堆龙、当雄等地,10余位口腔科专家对最大89岁、最小仅2个月共200余位病患义诊,发现每人都患有黏膜病、龋齿、牙体缺失等口腔疾病,其中10多例是肿瘤患者,最大肿瘤达10×10厘米。

“很震撼,更焦急。”白玉兴感叹道,本以为卓玛是特例,但近年多次筛查发现,由于自然条件及不良生活习惯,藏区民众的口腔疾病发病率,特别是颌面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内地,亟须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治疗。

要让更多的“卓玛”重获新生,曾经“多对一”的简单援助模式需向“组团式”口腔诊疗转变。北京市医管局党委副书记韦江说:“中央从今年起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由单一地点派驻转变为集体进驻。北京市结合各医院专业特点已制定3年援助方案,市属医院‘组团式’医疗队已进驻拉萨,支持西藏受援医院科室建设。”

“目前西藏当地医疗硬件设施虽有明显提升,但急缺高水平口腔专科人才。”拉萨市卫生局局长扎西德吉说,“来自首都的‘门巴雅古(好医生)’通过传帮带,就西藏牧民最急需的补牙、矫正等手术给予现场指导,能有效提升当地口腔诊疗水平。”

北京口腔医院专家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为当地居民进行颌面部肿瘤筛查(2015年6月24日摄)。

为实现从“多对一”简单援助到“组团式”口腔诊疗的转变,北京卫生系统组建诊疗团多次进藏义诊筛查,对口支援西藏口腔专科建设,在天路上演着爱心接力。

2015年6月24日,北京口腔医院头颈肿瘤科主任韩正学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为一名居民进行颌面部肿瘤筛查。

当日,来自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三家医院的口腔医疗专家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为近百名藏族群众进行颌面部肿瘤筛查。此次口腔颌面部肿瘤筛查为期三天,旨在帮助当地群众排查健康隐患。

落地生根:从“输血援助”到“造血帮扶”

“进藏3年,我最大的烦恼是没地方拔牙,只能借回京探亲的机会治疗。”援藏干部、拉萨市常务副市长洪家志拿自己的病牙开起玩笑,“西藏很多医院没有口腔科,而患者需求非常迫切。请内地医生援藏一两个月,并非长久之计。”

为实现从“输血援助”到“造血帮扶”的转变,北京口腔医院不久前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人民医院签订为期3年的技术协作框架协议,为这座1963年建院但从无口腔诊疗的医院建设一个包括硬件设备、科室设计和服务流程在内的完整口腔科,造福当地患者。

“‘组团式’援藏的关键是‘生根发芽’,通过实施‘接力式培训’,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马新明介绍,这次合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当地培养一批口腔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以此提高西藏整体口腔诊疗水平。

“筛查笔录显示,西藏当地百姓的口腔保健意识亟待提高。”白玉兴认为,口腔诊疗援藏,焦点不仅在专科援建和人才培养上,“积极入户普查,向当地百姓健康宣教、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造血帮扶’的根本。”(完)

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人民医院“北京口腔医院口腔诊疗技术支持单位”挂牌,北京口腔医院院长白玉兴(左)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达瓦次仁共同揭幕(2015年7月13日摄)。

为实现从“多对一”简单援助到“组团式”口腔诊疗的转变,北京卫生系统组建诊疗团多次进藏义诊筛查,对口支援西藏口腔专科建设,在天路上演着爱心接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