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老新闻·新故事:幸福路上的动人音符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4-29 16:45:51

res01_attpic_brief.jpg

图为雪新村一角。

res04_attpic_brief.jpg

图为西藏日报对雪社区举行的《第一次行使选举权》进行的报道。记者 米玛 杨子彦 王晓莉 摄

195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藏成功实行民主改革。

同年11月,在布达拉宫外侧城墙的门楼上,一场进行了半个小时的选举,揭开了雪社区民主建设崭新的一页——社区居民欢聚一堂,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成功选举出了13名雪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

选举结束后,居民仁增坐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隐隐地感觉到,大家的好日子就要来临了。“虽然我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群众,但从那时起,我就想为社区的乡亲们做些事情。”79岁的仁增回忆说。

拉萨市城关区雪社区居委会成立于1960年,原址在布达拉宫脚下。1995年起,雪社区搬迁到布达拉宫北侧一片开阔的土地上,人们称之为“雪新村”。

仁增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自祖父一代起,便是加工雪堆白金属的技艺人,为旧西藏地方政府制作金银铜铁等工艺品。在旧西藏时期,一家11口人租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靠劳务支付房租。

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仁增就在今天的金珠西路街道做工,凭借娴熟的技艺,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改善,并且生意逐步红火起来。

1995年至1997年,在居委会的组织下,雪社区居民分三批搬迁至布达拉宫北侧的一片空地上,建起了新的家园。经过多年发展,居委会建齐了民政、卫生、 治保、调解、房产管理、医疗服务、民兵等职能科室;小区内居民生活所需的通讯线路、有线电视、宽带、照明用电、太阳能路灯、健身场所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大小街道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环境优美。

雪社区已经成为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一个缩影。

作为雪社区巨大变迁的见证人之一,仁增感激地说:“这一切都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一切也都离不开居委会的科学规划与建设。”

2013年,根据社区发展实际情况,雪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成立,仁增便是委员会成员之一。如今,仁增不仅在城关区拥有一座雪堆白金属加工合作社,代表西藏参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还在社区民主监督、民主议事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光与热。

聊起这些事,仁增兴致高昂。

发展是好事,可在发展过程中,不少问题也随之而来。仁增告诉记者:“刚刚搬迁时,社区的原住居民为900多人。而现在,辖区常住人口有2000多户、总人口为8724人。人多了,邻里之间总免不了一些磕磕碰碰。”

一天上午,居委会院内传来一阵嘈杂声,正在上班的委员们闻声而出。

那时候,居民大院中存在私建厨房现象。原本盖厨房是小事,但厨房的油烟影响到邻居们的正常生活,就变成了大问题,私下解决谁也不服谁。无奈,只好将此事交给居委会解决。于是就出现了上面这个插曲。

要是能解决好,这事情不大。但要处理不好,伤了邻里间的和气不说,还影响社区内的和谐。“居委会做主,事情可以解决,但居民可能会‘口服心不服’,时间长 了,难免会影响以后工作的开展。”雪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次旦说。这时,居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便凸显出来。了解情况后,仁增与其他委员不仅查阅了社区搬迁后 房屋是如何分配的,还走街串巷,广泛收集居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处理意见建议,然后召开居民大会,围绕是否能私建厨房、建后有何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 论,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了处理方式——拆除两处违规建设的厨房。

“私建厨房的住户原本态度强硬,但在监督委员会的干预之下,他们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邻居道了歉,事情便这样解决了。”仁增说,“因为我们事情办得合情理、顺民意,居民越来越尊重和拥护监督委员会的决定了。”

如果说解决乱建厨房问题为雪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做好工作开了一个好头,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居务监督委员会才算是真正赢得了民心。

2013年,雪社区集体经济出租房项目启动,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社区内炸开了锅。高兴之余,一些人按捺不住了。

“你知道吗,这个项目资金足足有600万!”

“是嘛,我有认识的包工队,如果能把项目拿下来,应该能挣不少。”

……

“项目是要为社区居民谋福的,可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毁了这个工程。”次旦说,“了解到部分人私心歪念后,居委会抓紧时间筹备,公开招标。”

在监督委员会大量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建议后,经过充分的准备,居委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房屋造价、质量、结构、使用年限等“硬性”指标逐一进行了评比,最终选定了资质较高的企业承担项目建设。

因为解决项目建设花落谁家的事情,居委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委员们“得罪”了不少人,但委员们并不在意。“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是为社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就会采取各种办法,与社区不公现象作斗争!”次旦语气坚决地说。

回顾自己多年来在监督委员会的工作,仁增说:“只要堂堂正正做人、公平公正办事,居民就会认可我们的工作,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见证了“第一次行使选举权”的仁增,如今在社区德高望重,居民们遇到麻烦事都愿意找他来解决。为了雪新村这个大家的幸福家园,年近八旬的他仍在出谋划策、发挥余热。(杨子彦 米玛 王晓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