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禁墅令”下,究竟是谁折了腰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7 04:03:20

  议论风生

  一边是全国耕地不得少于18亿亩的红线,一边是别墅项目的扩张,这些别墅或者“类别墅”,能够顶风作案开发得出来,堂而皇之卖得出手,显然是因为监管的老虎成为了病猫。

  据新华社报道,“禁墅令”实施已有12年,然而,记者在部分用地趋紧城市周边调查发现,低密度、大占地、高标准的在售别墅项目越来越多,仅京沪等地周边以“别墅”名义在售的楼盘就有上百个。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禁墅令”之所以禁而不止,一方面是开发商受利益驱使的冲动,另一方面是有些地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降魔的闭上一只眼,法规的严肃性便被魔鬼给降了去。这其中究竟是因为开发商的智商过人、还是他们的“财气过人”,大家都懂的。相信监管部门同样也懂。然而现实却是,一道道“禁墅令”,落到他们手上时只不过纸屑一片。

  比如报道中某别墅项目,销售人员出示的合同资料显示,其主打的“60席纯独栋别墅”平均容积率仅为0.41。而在今年6月被审计署点名的“中粮瑞府”,2014年才动工,包括了独栋别墅、联排别墅,且容积率仅为0.68。一些项目公开以“容积率低于1”招揽买家,有开发商甚至称“容积率想做多低都可以”。

  从2003年的首道“禁墅令”,到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禁墅令”差不多2年左右一道,一道更比一道严。但这些“禁墅令”,最终沦为了纸老虎、稻草人。明令规定的容积率不得低于1,在一些开发商眼里沦为“想做多低都可以”的儿戏,而很多部门一直以来将其视作“打政策的擦边球”,弄得好像“猫是好猫、只是老鼠太狡猾”似的,其实也是在为监管的失职与失控寻找借口。

  一个房地产项目,仅前期开发,至少需要通过近20个部门的审批,交付使用之前还要经过另一番审批。理论上的“婆婆”够多够严,但这些别墅或者“类别墅”,能够顶风作案开发得出来、堂而皇之卖得出手,显然是因为监管的老虎成为了病猫。

  一边是全国耕地不得少于18亿亩的红线,一边是别墅项目的扩张;一边是失地农民,一边是别墅豪宅圈地而起。虽然看上去都是刚需,但是,别墅人群消费能力无虞的“刚需”,却将普通人群囊中羞涩的刚需挤对得水涨船高。有限的土地资源被别墅以及类别墅项目所占有,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土地资源更趋紧缺的今天,挑逗“禁墅令”的房地产市场经营行为,都没有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空间可言,也不应该有监管上的所谓“擦边球”存在。这么多道“禁墅令”都守不住,这样的监管机制,又怎么能守得住公正公平?怎么能守得住法治的红线与土地的红线?

  刘雪松(媒体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