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型ETF逆势增长 风向标意义渐显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20-04-16 04:32:16权益市场一波三折,但股票型ETF的规模和数量却因逆势增长引来市场关注。分析人士指出,股票型ETF不仅具备低成本等优点,其资金流向也有着较好的市场“风向标”意义。未来,随着如Smart Beta类ETF创新产品逐渐增加,投资者将面临更多元化的产品选择。
规模增近300%
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今年以来共有50只股票型ETF成立,是去年同期成立的(14只)2倍多;同时,34只股票型ETF累计规模为436.13亿元,与去年同期产品的规模109.64亿元相比增长了298.87%。具体看,34只产品中有9只规模在10亿元以上。其中,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规模达到72.07亿元,是年内成立规模最大的股票型ETF。紧跟其后的工银沪深300ETF、汇添富中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ETF、嘉实中证锐联基本面50ETF,规模也分别有67.49亿元、61.42亿元、45.53亿元。另据证监会数据,目前仍有多家基金公司逾100只股票型ETF处于申报当中。
“近期以来受到资金净买入的股票ETF不少。”华南区某券商分析人士李民(化名)对记者指出,股票型ETF受大资金欢迎,主要是因为这类产品的交易成本很低,“与股票交易相比还省去了印花税等费用,是较好的配置型工具产品”。
备受关注的是,在股票ETF认购的投资者当中,出现了上市公司股东身影,即“换购”。换购是指投资者在ETF发行期间,用ETF跟踪指数的成分股换取等价的ETF基金份额。换购后,投资者则由持有单只股票变为持有一篮子股票。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约有30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参与了ETF换购。比如,据华谊集团7月26日公告,该公司的大股东国盛集团在7月24日以6315.89万股换购汇添富中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ETF份额。国盛集团承诺,在该基金成立后的180天内,不减持使用股票认购获得的基金份额。
针对大股东换购行为,有观点认为这更多是出于优化资产配置考虑。“ETF追踪的是一篮子股票或指数成分股,能把个股的极端风险给平滑掉,从而更好地享受到板块行情。同时,与股票的波动相比,ETF(尤其是规模大的ETF)具备较好的流动性,等额交易下的波动性会更低。包括大股东在内的成熟投资者,自然会想到此配置契机。”李民说。
资金流向渐成风向标
“ETF产品逆势增长,主要是投资者趁市场接近估值低位进行逢低布局。”平安基金ETF指数投资部总监成钧对记者表示,通过ETF的份额增减来观察市场资金流向,是重要的行情观测指标。成钧以2018年10月份为例指出,当月ETF净流入超过800亿元,市场随后迎来触底反弹,“可见ETF资金的大规模流入往往是市场见底的一个重要信号。”
从今年的震荡行情来看,光大证券研报显示,今年前7月股票ETF资金净流出126.39亿元。其中,净流出最多的前10只股票型ETF合计流出154.53亿元。但在7月单月,得益于科创板交易提振带来的成长股行情,华夏、易方达、嘉实基金旗下的中证500ETF在7月份均获得资金净流入。其中,因创业蓝筹指数在7月23日至8月2日走出9连阳,让跟踪该指数的华夏创蓝筹ETF在该期间累计上涨了2.56%。
李民则提到,股票ETF中的证券类ETF,其行情风向标意义更为明显。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南方等多家公募旗下的证券ETF持续获得资金流入。其中,国泰证券ETF在7月单月资金流入15.4亿元,成为首只规模突破百亿的行业ETF。李民认为,这很可能意味着市场风向在转变,但具体判断还需要时间。
“ETF产品具有仓位高、交易便利优势,是逢低布局的极佳工具。”成钧表示,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与市场有效性逐渐提升,主动产品取得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ETF这类被动产品则越来越受欢迎。
差异化发展成趋势
有不愿具名的基金经理对记者指出,包括股票型ETF在内,未来ETF的竞争发展应该是差异化的,这样既能保持公募的创新活力,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多元化的产品选择。该基金经理特别提到,“虽然投资者会更为受益,但仅靠降低费率来竞争不是良性的,也不会带来鲶鱼效应。”
“我们认为这一趋势是长期且不可逆的。目前,不少公募基金公司已开始重视,甚至在不断将重心转移至ETF类被动业务。”成钧指出,未来,区别于传统宽基的行业、主题、Smart Beta类ETF产品的数量会迅速增加,为广大基民带来更多选择。
招商深证TMT50ETF基金经理苏燕青则对记者表示,ETF的发展趋势可参考海外ETF发展路径。“结合国内ETF现存态势,未来跨境类的ETF、行业类ETF及Smart Beta类ETF或将出现大规模发展,目前占比还比较低。同时,未来ETF流动性方面也需要更为活跃,做市商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
以Smart Beta类ETF为例,公募人士指出,该类ETF的创新在于指数编制,其不是根据传统的市值进行选股和加权,而是选择可在主动投资过程中可挖掘出相对稳定表现的、长期能产生一定阿尔法的因子进行暴露,如红利、低波、价值等因子。这使得Smart Beta类ETF比beta更聪明,成为一种介于贝塔和阿尔法之间的策略投资工具。据统计,全球Smart Beta类产品的规模已从2012年的不足3000亿美元提升至2018年底的1万亿美元。
具体选择方面,苏燕青指出,投资者在选择ETF时应优先筛选指数标的,于同类型指数标的中简要分析指数的编制方案,看该编制方案所筛选出的股票组合加权方式,是否能满足个人的投资标的要求。此外,在同一个标的指数的ETF中,建议优选规模较大、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好的ETF,因为其交易成本会相对更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