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以积极财政力促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7-09-26 08:32:23

  7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财政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

  上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实施包括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放宽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条件,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同时加大降费措施力度,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除据实结算等特殊事项外,6月底前已基本下达完毕。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及时拨付和调度资金,提高资金运行效率。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上半年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于同期收入增幅6个百分点,支出进度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绩效目标覆盖范围从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扩大到部分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

  三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将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推广到全部贫困县,支持地方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现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调整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措施,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整合设立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支持地方统筹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工作。提高相关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支持力度,推进生态环保建设。加大对资源能源型等财政困难地区支持力度,兜住保障基本民生的底线。

  四是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指导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制度,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构建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督机制。

  刘伟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306亿元,同比增长9.8%,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5.3个百分点,实现了超预期增长。在大力减税降费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的背景下,实现9.8%的增长来之不易。这是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综合反映。经济结构优化、工业生产加快、服务业景气提升、企业盈利状况改善、进出口较快增长等为财政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PPI和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等也带动了相关税收增收较多。

  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闭环”制度体系  

  刘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年来,财政部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推进了制度建设,形成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监督的“闭环”制度体系。

  一是实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按程序确定到各省,不允许突破。

  二是将地方政府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也就是说,在新预算法实施后,凡是地方政府要新增政府债务,必须纳入预算,接受同级人大审查和监督,不能在预算盘子之外随意举债。

  三是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在法律构架之下,由各地在法定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规范举债。各地的发行规模按照各地偿债能力以及融资需求确定。

  四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政府债务,降低债务成本。

  五是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管理。制定专门的专项债券管理办法,加强对与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地方政府资产(如土地资产)相关的专项债务管理。

  六是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财政部专门制定了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办法,要求各地根据债务总额、结构等对风险进行评估。

  七是构建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督机制。除了审计监督以外,财政部驻各地的监察专员办事处依法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日常监督。部分被预警的基层市县政府、操作不规范的融资平台公司,均为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的常态化监控对象。同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督促地方政府加强债务日常监管。

  八是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并公开曝光。对于地方政府违法违规的融资担保行为,除了要求纠正以外,还要问责到人。“对这块债务,一定要保持监督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省级政府要建立严格的查处问责机制。要发挥跨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监管合力。”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说。

  刘伟表示,随着上述措施的逐步推动,在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风险这一底线。

  数据显示,到去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17.19万亿元以内。若以债务率来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6年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是80.5%,低于国际通行警戒标准。若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2.01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为27.33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初步核算数74.41万亿元计算,政府债务的负债率为36.7%。这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8.82万亿元。截至6月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86万亿元,仍控制在18.82万亿元这一限额内。

  “我们讲政府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这是理性的回答,而且是自信的回答。”刘伟表示,财政部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对控制地方债务、防范风险提出的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化解积累的地方债务风险,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持“开前门、堵后门”,综合施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可以做得更好。

  三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刘伟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涉及面广、影响极深的一项重大改革,需要各方协同、综合施策,才能完成好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财政部门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及时拨付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做好钢铁、煤炭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调整完善玉米和大豆的补贴政策,推动消化政策性粮棉油库存。进一步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推动房地产去库存。落实和完善企业兼并重组、债权转让核销等相关财税政策。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帮助降低企业成本。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200个产粮大县,面向适度规模经营农户试点农业大灾保险。另外,还会同相关部门对优质粮油的生产、加工和品牌打造给予了一些政策的倾斜和补助,从供给侧回应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升级。

  三是以创新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工程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刘伟说,在财政政策和其他宏观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逐步显现,市场供求关系有所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和预期好转,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下一步,财政部会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措施,支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税费做“减法”  

  近年来,财政部始终对税费做“减法”,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表示,这些措施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以及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减税方面,政策内容非常丰富,涵盖面很广。比如,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包括今年7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的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简并为三档,取消13%这一档税率;扩大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加大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力度;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范围;出台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递延纳税政策;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开展了扩大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范围试点。另外,还有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征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出台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递延纳税政策,等等。

  在减费方面,财政部门对体现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务或者是一般性管理职能的行政许可类、检验检测类、登记检索类、监督管理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策效果和调控作用弱化、不适应改革和发展形势的环境资源类、电力附加类政府性基金进行了清理。经过持续清理,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收费已经由185项减少到51项,减少幅度达70%以上,其中涉企收费由106项减少到33项,减少幅度接近70%。政府性基金由30项减少到21项,减少幅度达30%。各省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也在大幅减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6月29日,财政部在门户网站上公布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收费的“一张网”。王建凡介绍,“一张网”就是涵盖中央和各省(区、市)管理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单,实现了对中央和各省(区、市)各部门收费项目的全覆盖。“一张网”对巩固和拓展“放管服”改革成果,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着力打造阳光财政都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强“一张网”日常化、动态化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督导措施,落实问责机制,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清费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