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隆德社火大赛:新和村的马社火最耀眼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7-02-15 19:54:24

  2月11日,元宵节。

  隆德县2017年“隆德·年味”春节民俗文化活动重头戏——“龙腾虎跃盛世春”社火大赛精彩上演。该县9支社火队盛装竞技,陈靳乡新和村马社火是最特别的一支。

  今年,新和村马社火扮演的是《杨门女将》戏剧人物,4匹马拉车,11匹马载乘着英姿飒爽的杨家将。除杨宗保由男孩装扮,其他全由该村上高中、大学的女学生扮演。

  一上街,马社火便成了社火大赛最耀眼的“明星”。观众的手机、记者的相机,聚焦着、围追着,以至于没见过世面的马们受惊了,不安地后竖耳朵,暴躁地刨着前蹄。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为了这靓丽的一刻,新和村付出了太多。

  三时“打脸” 五时“披马”

  新和村离隆德县城大约10公里,牵马走近道需用一个多小时。

  为了参赛不迟到,新和村支书、马社火班头赵小龙安排把马车、锣鼓等家什头一天就运进城里去了。

  2月11日凌晨3时,赵小龙就通过村里大喇叭催演员们到村部来“打脸”化装。

  赵小龙女儿赵阳丹早都跟随爷爷赵世华、奶奶杨丽萍来到了村部。奶奶忙着给其他人上油彩妆,赵阳丹自顾自地在角落里给自己打粉底。粉底打得太厚了,奶奶边用卫生纸擦边调笑孙女:“你这哪是演大美女穆桂英,是要去演丑角焦赞孟良。” 赵阳丹撒娇地撇了撇嘴。

  化好装,赵阳丹便被爷爷赵世华喊过去穿戏装。为了让戏装穿得笔挺精神,赵世华使劲将衣带拉紧捆在孙女身上,“爷爷,你这是要勒死我吗?”“不勒紧,松塌塌地不好看,受不了这罪,还想当个好演员?”爷孙俩你一句我一句地拌着嘴。

  “这娃这么大的个子,得穿戏装骑马,咋化了个淡妆?”赵小龙冲着化妆师嚷嚷。“她不想化么。” 化妆师有点委屈地说。赵小龙瞪了王康妮一眼,王康妮赶忙坐在化妆师前上彩妆。

  王康妮是西安财经学院大一学生,因为害怕骑马,就想坐马车,所以让化妆师给她化淡妆。其实,王康妮知道,赵小龙让她这个大个子姑娘浓妆骑马就是为了“卖排他今年新买的戏服”,而王康妮参加马社火演出是为了“耍来”。

  清晨5时,赵小龙又在大喇叭上喊了起来,催促村民去马场“披马”。所谓“披马”,就是给参加演出的马戴上笼头,备上马鞍,拴上大红花。

  听到广播通知,村民翟士刚借着寒冷的月光向马场走去。前几天,他趴在一匹从未骑过的黑马身上驯马。黑马一会儿横冲直撞,一会儿扬起前蹄,都没把他摔下来。但黑马使出“同归于尽”招术——摔倒自己,将翟士刚压在马身下,压伤了他的肋骨。

  翟士刚有点心怯黑马,但冤家路窄,他又领到给黑马套笼头、备鞍的“披马”任务。

  黑马好像认识他,见了他就不满地嘶叫着,甩着头不让他套笼头,备鞍时还算安生,但往紧勒后肚带时,黑马又跳又踢,一不小心,翟士刚屁股又挨了几马蹄。

  两个小时的人与马较量,终于完成了“披马”。拉马人打扮成武士,牵着马匹,翻过山梁,进城参赛。

  马社火终于出窝了。

  马社火的前世今生

  马社火被称为“马背上的社火”,是用马匹驮着戏剧人物进行巡演。

  新和村马社火历史悠久。据该村老年人说,在民国时期,时任山河镇镇长、隆德县城南片保安团长宋铭基,曾多次组织民团扮演马社火进城表演。

  改革开放后,该村老艺人翟元汉又把马装扮的戏剧人物引入社火活动中。新一辈马社火继承人赵世荣、翟士刚等人,继承了马社火装扮技能。每逢春节,他们便组织社火爱好者装扮马社火,走村串户给乡亲拜年送祝福。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马的饲养量逐渐减少。但为了传承马社火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小东把村里及周边的马买回来集中饲养。目前,该村马场饲养着25匹马,专门用于马社火表演。

  2015年,新和村依托马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民俗文化旅游街。2016年,新和村被列为隆德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按照“特色产业兴村、基础设施强村、文化旅游富民”发展思路,把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融合起来,深度发掘马社火的旅游文化展演潜力。“去年,民俗街建成后,迎来了数万名游客。我们先后组织表演马社火十余次,增强了我村旅游的文化吸引力,也增加了村民收入。今年,我估计马社火表演将会更忙更红火。”赵小龙说。(记者 王玉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