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同业理财“幺蛾子”从何而来?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11-08 12:39:31

同业理财“幺蛾子”从何而来?

2016年11月05日  07: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晓宴  

每次和业内人士谈到同业理财,或多或少都能感觉到一股“不可细说”的神秘。同业理财有何令人“色变”之处,今天先来谈谈两个风险问题。其一和流动性管理有关,大量银行资金委托到券商和私募;其二涉及银行内控。

杨晓宴

每次和业内人士谈到同业理财,或多或少都能感觉到一股“不可细说”的神秘。同业理财有何令人“色变”之处,今天先来谈谈两个风险问题。

其一和流动性管理有关,大量银行资金委托到券商和私募。作为管理人,这些机构的管理能力没能跟上,到期兑付出现问题的情况近期开始增多。

其二涉及银行内控。有银行购买同业理财,结果发现公章是假的,买的根本不是同业理财产品,钱被挪用了,这样的风险案件今年也发生了多起。

同业理财动辄上亿元,对流动性的要求又高,各种风险的暴露,真的需要银行和资管同业提高警惕,好好反思。

流动性管理挑战

11月3日,银行圈内曝出某股份行苏州分行未能如约兑付非保本理财到期收益。据称这笔理财为某农商行购买的该股份行资管直通车委外产品,评级R3,金额约3亿元,预期年化收益5.1%,同时涉及券商资管。

先不去讨论这个产品,先来理顺一下农商行(A银行)、股份行(B银行)和券商的关系。

笔者查看一份“直通车委外产品”合同,发现这家银行发的该产品,是被动委托型理财,投资的是券商的集合资管计划;简单说,这家银行就是一个通道而已。

关于风险部分,合同是这样写的:“我行不保障受托投资项目的本金及投资收益,且对于贵司指定投资项目不承担任何风险。”“如资产组合无法正常处置的,由此产生的本金及理财收益损失的风险由贵司自行承担。”

也就是说,A银行作为委托人,要投资什么,资产是它自己找的;当然,实际上,B银行可能做了一些管理人或产品的推荐。总的来说,就是A银行买了券商资管的集合产品,因为不能直投,所以走了B银行的通道。

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是,近期确有几家券商资管的集合产品出现了到期不能兑付收益的情况。其中原因,主要是流动性管理出现了问题。一方面,近一个月市场资金面趋紧,银行赎回增多,产品快到期时,借不到钱,头寸都没平掉;还有比如临近兑付日,投资组合里面的一些私募债还没上市交易,一边是资金赎回增多,一边是资产脱不了手,就形成了敞口。

说起来,也是很基础的流动性管理工作,券商出现这样的失误,明显和它的管理能力有关。

和券商资管人士交流过来,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年“人不够”的问题。毕竟一个人管不了太大的资产规模,但现在券商资管里面一个投资经理团队管上百亿资金的大有人在。

银行的资金委托过来,本身就是因为银行原来主要做资产配置,不用大量交易,所以不能很多人来盯市和交易操作,但现在市场上的投顾管理人,在固收领域,主要是做波段操作,加杠杆,用交易增厚收益,却面临和“金主”相似的人手不够的难题。明年券商的委外指标有多少,人员扩张能不能跟得上,值得保持关注。

不过,看到上述5.1%的年化收益,很多银行业内人士也存疑,作为委托人的银行,究竟有没有意识到其中对应的风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