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最美导游点赞】援藏,在他生命中盛开了格桑花——刘萌刚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31 03:02:04
他,曾在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因高原缺氧彻夜难眠。也曾在入藏“天堑”悬崖峭壁的公路上险些被落石砸中;他,曾在阿里地区无人区与野狼偶遇,也曾发着烧咬牙拔掉点滴赶去带团……刘萌刚,一名3次援藏的英语导游,在援藏期间遇到的危险与艰难,数也数不清。 在梦里,他仍会回到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会想起外国游客们对他竖起的大拇指和最深情的拥抱,会想起祖国大好河山带给他心灵上的洗礼,会想起身为一名中国导游所应尽的责任。从2007年起,3次援藏的导游经历,他将自己的热情和执着倾注在了西藏高原。
“全国十大旅游风采人物”、“全国模范导游员”,“最美导游”、全国第四批、第五批、第七批“援藏导游员先进个人”、桂林市劳动模范、桂林市“十佳导游员”、“桂林市旅游行业标兵”……那片土地除了带给他荣誉,更送给他值得一生珍藏的品质——纯净、乐观、无私奉献。 回到桂林后,他作为桂林市导游协会的会长,把援藏积累下来的丰富带团经验和人生感悟传授、传递给了更多的桂林导游。援藏,在他生命中盛开了格桑花,而如今,美好的“格桑花”在桂林成片怒放着。 满怀热情三次进藏 自2003年起,国家旅游局决定连续10年、每年从全国内地骨干旅行社中选派100名优秀导游员,在西藏旅游旺季开展导游援藏工作。2006年,刘萌刚在广西约2万名导游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援藏导游。在接团准备期间,他顶着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每天花费近10个小时用于踩点和背英语单词,去图书馆利用空余时间刻苦钻研,还专程到寺庙请教学习。有人认为都是老导游了,没有必要。他却认为,西藏的大部分景点都是人文历史景点,需要用到很多专业的英语单词,这对于入境团接待来说都是必要的功课。他接的第一个入境团队对他的讲解和接待十分满意,游客纷纷评价他“Excellent(完美)”。
虽然援藏很辛苦,但他说:“西藏仿佛有种魔力,让你离开后对她念念不忘。”2007年他再次报名并入选援藏导游。朋友们纷纷表示不解,刘萌刚却认为:“虽然我做的是平凡的导游工作,但如果可以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将来也会觉得青春无悔。”一般来说,一名导游最多只能两次援藏。可2009年,国家希望选拔经验丰富的援藏导游带队赴藏,相关领导又找到他。“说老实话,我当时心里有点打鼓。”刘萌刚说,他的父亲早逝,弟弟和妹妹都在外地工作,就他和母亲两人在桂林相依为命。母亲年纪大了,实在有点不放心。一天晚上,他陪着母亲去散步,支支吾吾地和母亲说了此事。母亲当时沉默了,第二天早上才对他说:“不管怎样,妈妈都会支持你的工作。”说完,转过身去抹眼泪。看着妈妈的背影和她头上的白发,他很是心酸,但仍然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背着行囊,第三次走进西藏。而这一次,他还担任了援藏队队长。三次援藏,他的足迹遍及拉萨、林芝、纳木措、阿里、中尼边境、珠峰大本营等所有开放景区,用辛勤的汗水和真诚热情的服务赢得了游客和当地同行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也受到受援单位、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和国家旅游局的好评,三度被评为全国“援藏导游员先进个人”,还获得“全国模范导游员”称号。 架起西藏和世界沟通的“金桥” 西藏在外国游客眼中是神秘的。很多人由于不了解,在进藏之前,抱有或多或少的偏见。刘萌刚作为援藏导游,通过他的真诚、专业和热情,向外国游客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西藏,架起了西藏与世界沟通的“金桥”。
2007年7月,他接待了一个15人的英国团,途中必须翻越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那里氧气含量是内地的50%。途中,一位50多岁的女游客嘴唇发紫、呼吸困难。而离该处最近的医院也需要1个多小时的车程。刘萌刚见状立刻多方寻找车辆进行救助,同时妥善安排其他游客。由于救助及时,客人最终安然无恙。分别时,女游客拥抱着他说:“谢谢你救了我,我又活了过来,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作为导游,难免有受委屈的时候。有一次,他刚下团,公司就通知他从拉萨赶去林芝接另一个团。当时,他感冒发烧,偏巧乘坐的班车半路抛锚,几经周折在林芝安顿下来时,已是凌晨2点多。次日接团时,他极度疲乏,导游词说得较少,游客们误认为他不够热情。晚上,在安顿好游客后,他抽空赶去医院输液,被客人逛街时碰见,这才打消了对他的误解。一位游客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呢?真不该让你那么辛苦。你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导游。”游客的一席话说得刘萌刚热泪盈眶。几年下来,他结交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很多游客回去后都会发邮件、寄贺卡与他保持联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三次援藏,刘萌刚获得了不少荣誉,可他最珍视的,是援藏期间对奉献、包容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回到桂林后,他又投身于桂林市导游协会管理工作中,将新的人生体会传递给更多的人。 2007年底起,他担任桂林导游协会秘书长,副会长,2010年当选为会长。“这个职务完全是义务服务,没有任何报酬。但我想为桂林导游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希望把自己的真诚传递给其他导游。”
导游代表了旅游行业的形象,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作为导游协会会长,刘萌刚致力于桂林导游综合素质的提升。他邀请资深导游、知名专家对新导游进行从地接到全陪,从处理各种关系到带团技巧等多方面的培训;同时,还为老导游举办带团技巧、景点赏析、城市发展现状等多样化的培训班,不断更新老导游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专业技能。经过几年的努力,桂林导游的综合素质快速提升,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与肯定。 当前,社会公众对于导游群体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全面,甚至不少人对导游仍持有偏见。为了扭转社会认知,树立导游群体形象,刘萌刚通过协会组织导游积极参加各项爱心活动,关心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2008年为四川地震灾区爱心募捐、“爱我母亲河为漓江洗脸”活动、2009年“慈善救助1元捐”募捐活动,都活跃着桂林导游的身影;2014年,他号召全市导游为身患癌症的导游郑资平捐款达到6万多元,树立了导游群体热心公益、团结互助的良好形象。他说,“作为一名导游,我的愿望就是服务好每一位游客,并将这份诚心、真心、爱心传递给其他导游。” 联动“重庆周末去哪儿” 即日起,重庆市旅游局官方微信与“重庆周末去哪儿”微信平台形成联动,共同为您提供旅游信息服务。
“重庆周末去哪儿”微信平台是重庆商报社倾力打造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平台。该平台是重庆首个专注周末旅游的交互平台,为消费者周末出行提供最便捷的综合性旅游指南。其致力于为全年龄段、各消费阶层提供与周末游相关的全系解决方案,旅游、餐饮、住宿、特产全覆盖。加入“重庆周末去哪儿”微信,你还可拥有一键搜索、一键电话、定位导航、会员中心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平台每周都有粉丝专属福利送出,免费的趴活捡不停!
扫码关注“重庆周末去哪儿”官方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