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壮哉美哉!西藏卡若拉冰川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18 16:20:53

  我们的汽车一直沿羊卓雍错湖岸的公路前进,离开羊湖之后,就看到了大片的青稞田,牧草青青,白云悠悠看,惹得我们又是下车一阵狂拍。

  

  

  

  

  

  

  正在劳作的藏民。

  

  途径的一些不知名的地方,平湖如镜,倒影出群山白云,也是美的如此动人!

  

  

  

  

  这是西藏地区的限速检查站,西藏不同我们内地,公路上有电子测速摄像仪器,而是最原始的方法,通过限定一段公路里的通行时间不得低于他们规定的时间来达到限速的目的。这个地方就是公路上的一检查站,很遗憾我们超速半小时,所以必须下车接受罚款还要等待半小时后才能出发。但交警们还是很通情达理的,经过我们大家的软磨硬泡,之扣留我们十五分钟就放我们行走了。

  

  这些是一路上超速被扣车辆所下车的游客。

  

  西面望去是连绵的雪峰, 那就是拉轨岗日山脉,拐过一个山口就到达了卡若拉冰川.

  

  出了限速服务站不久,一座座雪山映入眼帘,成为眼前的主要风景。

  

  

  

  

  

  

  离开至静至美的羊卓雍措湖,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我们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这是一幅让人心灵震撼的美景,雪域高原,蓝天白云,雄浑的冰川从山顶到山腰,气势磅礴,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一直伸展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我们几乎可以用手去触摸,晶莹幽蓝的冰川寒气迫人,让人心境清凉.

  

  卡若拉冰川位于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距离江孜县城71公里。离开羊卓雍错湖边,公路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卡若拉冰川是距离公路最近的冰川.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观看卡若拉冰川的地方海拔约有5400米,在山口北面5600米左右的地带,属宁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后形成的悬冰川。汽车似乎就停在巨大的冰川前面,巨大的冰盖看得十分清楚.在冰川前面的小山包上,矗立着几块白色的石头,上面写着:'西藏四座大山之一乃金岗桑峰'和'红河谷'.山头飘着五色经幡.这是藏民引游人照相的地方,当然是收费的.据说这里是当年拍摄<红河谷>的外景地.此处雪山高耸,周围冰川地貌突出,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一直伸展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的冰川寒气迫人,加上天空万里,仿佛突然来到了生命绝迹的天尽头。此图是我与宋哥的合影。

  

  宁金抗沙峰(乃金岗桑峰)是拉轨岗日山脉的主峰,在喜马拉雅山以北。传说是藏传佛教四大山神—西方山神诺吉康娃桑布居住之地。宁金抗沙周围耸立着10余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是西藏四大雪山之一。宁金抗沙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形如鹰嘴,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条条冰川,附近有冰川约116多条,冰川面积达118.82平方公里。卡若拉冰川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条冰川,面积达9.4平方公里。

  

  

  

  

  

  

  

  站在冰川下面,巨大的冰川好像悬在头上面,实际距离还得有几公里,蓝天衬托着巨大白色的冰川,只有到西藏,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体会到人的渺小,体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虽然离冰川还很远,仍然能够感觉到冰川发出的丝丝凉气.同时也听得到冰川融水形成的溪流声.可以注意到冰川退化已经非常厉害.如果气候继续变暖,可能数年后,我们将看不到卡若拉冰川的倩影了.但愿这些照片不要成为历史的遗迹

  

  

  孩子的手里拿着宋哥给的糖果

  

  

  

  要说这一段路程 ,印象最深的不是风景,而是这一处的人文。照片上,我身后是由石块搭建的最简陋朴素的民房,和我合影的是住在这里的居民,黝黑的皮肤,特色的藏服,右边这位手里还抱着一只小羊羔,无时无刻似乎证明着他们都是原汁原味的藏民。

  宋哥人很好,也早有准备,当看到这里的孩子的时候从衣服里掏出了一把又一把的糖果还有一捆捆圆珠笔,孩子们蜂拥而上抢着礼物。这时,又看到了之前给孩子分东西时的现象,就是这里景区的孩子从不会相让,抢着拿东西。有的时候我们给一个孩子一捆笔,是希望他分给其他孩子的,没想到他们都是占为已有,往自己怀里一塞,又伸手要了。这一刻又想起了在纳木错宋哥给一男孩一捆笔后,那男孩子拿了后没说谢谢却说我家里还有妹妹,于是宋哥也没多想,又给了一些,本以为差不多了,结果那孩子还说还有妹妹,宋哥无奈的再给一些,可这男孩居然又说一句家里还有…… 我们无语,一下子对这孩子厌恶了,转身就离开。索要应该适可而止,何况一捆笔能分好几些人了。以至于到后来我们学聪明了,笔都是一只只的给,糖果也是几颗几颗分,一是吸取了教训,二是之前的大手脚,让带的礼物也不多了。

  再说说这里“原汁原味”的成年藏民吧,他们也是很开心的站在旁边看我们拿礼物给他们的孩子,我也是挺好意思的给他们的孩子拍了些照片,因为觉得有给予了,再拍下照片也不过分,也很自然的跑去和他们合影。后来才知道是自己想当然了。当拍完照片道别想转身的时候,没想到他们用不是很流利的普通话与我们讲,拍照是要钱的…… 无奈 讨价还价之后,还是把钱给付了,虽然给的不是很多,可是心里还是挺不爽的,翻阅相机,看着他们的面孔忽然觉得面目可憎,连忙删除了大部分照片,感觉放在机器里都不舒服,上面是最后仅留的几张了。

  后来上了车,气消了,开始反思这一现象。仔细想想,出现这类现象,首先要归功于东西部巨大的贫富差,他们这里的年均收入不足我们东部一般人的月均收入。然后,所有现象几乎是集中在风景区,所处风景区的人们自然而然的也就商业化。可以想象,很多人都已摄影师为名,对着他们一阵乱拍,要换做自己,天天有人这么拍自己会舒服吗?藏民门本来天生纯朴,曾经的藏民据说也不会要收费,只是一些所到来的游客拍完照片后会礼貌性给一些钱,久而久之,他们觉得拍完照就是要给钱的。从这角度看,似乎曾经好意给钱的游客,成了罪魁祸首。所以,我认为对于这些问题已经没有对与错概念了,这是商业化过程的必然结果,我们更不该对于这些事情斤斤计较,更要坦然面对,我拍我们的照片,他们收他们的钱,各得所需,保持愉快心情和谐相处。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这里的孩子,一个个十来岁的孩子,出去看到游客就拽着你衣角跟着你要钱,你拍张照片他们也要钱,起初看到他们很反感,可后来也想明白了,其实他们一点都不可恶,更需要我们的同情与关心。从孩子的表现看来,似乎令人有些讨厌,可仔细想想难免有些可怜,同样的时代,同样的年纪,只是因为出生地不同了,就铸就了完全不一样的命运,我们将来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温室里的花朵,我们会抱在怀里,疼在心里,周围的一切亲人也都会视他们如宝贝,用心呵护着他们成长。而这里的孩子,和我们有着天然之别,从小住破房子,吃喝穿的都十分的简陋,也得不到该有的教育,十多岁的年龄,我们那边可能已经开始在学校里上学了,书声琅琅,课间与同学们欢声笑语。这里,他们却好无尊严可言,因为生存,温饱才是他们首要关心的问题…… 老天就是这么不公平的,从出生那一天几乎就决定了大部分人一辈子的命运。同时,很庆幸自己生在东部至少还不算贫穷的家庭里。也因此我更应该为同情下这些孩子们,以后对于西部的一些捐助我也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望大家爱心常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