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四种味道 漫步北欧气质之都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06 09:05:27
味道一:初来乍到 瑞典,熟悉又陌生疏离味让我心生好感
上图:甜品,来一下。
正直炎夏,我们一行数人,乘坐国航直飞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航班,经过8个多小时的飞行,来到生命中首次欧洲行这个异常让自己兴奋的北欧国度。之所以对此感受特别,源于一下飞机时那些瘦高的瑞典人。在等行李的瞬间,恍惚觉得如置身在一幕幕欧洲文艺片静谧的空镜头中,眼前矗立着清寂的主人公:他(们)在人流稀少的大厅,静静、无所目的地等待着什么。那姿态和身居封闭空间所形成的气场,令人动容。不知是否因所处高纬度的缘故,从玻璃窗向外望出去,天空云朵惨淡,稀疏薄云,一直被稀释延伸至遥远的天际。当坐上瑞典旅游局北京办事处Lynn为大家精心预定的大巴车,而后继续张望窗外不疾不徐的风景,嘴角却在未来6天的行程中一直保持了某种固定的吃惊状。或许是我太孤陋寡闻了,抑或行走的国家有限,因此比起正直北半球隆冬时节去往舒服海风拂面的夏威夷、夏日阳光继续毒辣而愈发显得靠近天空的曼谷、散发出金色光晕在历史长河中沉沦起伏的开罗……等等在自己骨髓深处,好像有个声音在很确定地告诉我,相比其他到访过的旅游目的地,我确定以及肯定偏爱于这个散发出疏离味道的北欧国度——瑞典。
上图:斯德哥尔摩就是一个“水城”。水系贯穿其中。
上图:尖耸的建筑样式,属于欧式固有的样式。
很多明信片都能见到这个建筑:市政厅
如果,如果这仅仅是一篇旅行游记,请不要嫌弃上述开篇两个段落过于冗繁。当我已然离开他整整两个月,在有几个静静的夜晚坐在电脑前新建一篇空白文档想要还原脑海那些深深的印记时,我才发现我不能。是的,我不能够精准描述那几日我视力亲眼所见、耳朵又亲自聆听到的种种介绍。就好像丧失掉了某种书写与记录的能力。因为到了而立之年,事物与事件的客观性是我所逐渐关注的重点。但一个旅行目的地,又是这次出国采风所强烈吸引我的国度,我又怎能用一以贯之的“硬性”口吻,三言两语,抑或用网络上现成的攻略东拼西揍,粘贴、复制草草交差了事。于是我迟迟不肯动笔,好像在等待某种神性的召回,一种启示录般的讯号,遵循水到渠成的时间累积法则,等待他来回来找我。于是,他就真的出现了。而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遵循这个心的轨迹,记录好当下这些一切感受的蛛丝马迹。
我,只想让这个我爱上的国家,有一种属于我自己的,温度。
味道二:斯德哥尔摩初印象
一座城,亦是一座巨大的花园
上图:跑步的老者。身形特别矫健。其实已经很老了...
斯德哥尔摩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既典雅又繁华的城市。
清晨,在Scandic Hotel Alvik酒店醒来,距乘大巴从我们所在的市郊前往斯德哥尔摩市区参观还有一段时间。于是用过酒店精致的自助早餐后,便一个人信步在其周围。湿漉的空气中,点缀着淡淡清雅的鸟语花香。随处可以见的紫红色花朵和鲜绿如洗的洁净草坪,在微风扬起的清晨,可以嗅到一种清澈的气息。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因空气氧分子的浓度和干净透明的纯度对于你整个身体的某种打开。那像是久违心中困兽的释放,让你因呼吸到一次纯粹的自然之氧而身心愉悦。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真正意义上的“换肺”。我清楚的感知身体里头的“有氧运动”,虽然只是在缓慢的闲庭信步之间,但能清晰感受血液已经携带浓密而洁净的氧分子在身体里运转、流动。
沿着通往湖边的甬道走着,两边除了盛开的鲜花,便是经过昨晚雨水拍打而坠落的花瓣与树的叶片。它们零落但又富有节奏地散落在一棵棵粗大的树干周围,你就像是品读某部小说的场景描写一般,连连惊喜觉得过于不真实。但这就是实实在在跃入你眼帘的一幕。想必身在斯德哥尔摩城市外围一隅的居民,对此早已无感了吧。或许这座城就是一个精心呵护而又任其盛开凋谢的庞大花园,每位居民都是它的园丁。他们的用心与低调的优雅,让这座城市散发出同样的气质。于是,当我已经驻足于湖边,眺望远处随微风飘摇的船只,岸头边厚实茂密的林中,不时仍有晨跑的人穿梭。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背影看上去瘦高挺拔的年轻人,但回头的瞬间让我意识到足有花甲年龄的一位老者。他穿着紧身衣裤,像精灵一般,在树林里慢跑。后来,当我来到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中心区域,在街头上到处看见身着运动装的男女老少,他们在任意时刻,好像永不停歇的运动,让我这才深刻的意识到运动,抑或某种集体无意识般的全民健身,俨然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鲜明符号。后来,他直接影响了自己回国后的持续跑步行为。如果每次采风能让自己有所得与改变,那么瑞典行的第一站斯德哥尔摩一场再普通不过的晨间散步,却那么扎实有力地烙印在我记忆深处。此时此刻闭上双眼,深呼吸,好像竟也能嗅到那时的花香,遇见有条不紊跑步的老者,以及搭乘地铁回到那些富有代表性并具有鲜明特色的每一处曾经抵达的地点。
味道三:深入缓步在北欧气质之都
瑞典的凡尔赛 皇后岛夏宫
上图:花园
在斯德哥尔摩,我们游访皇后岛夏宫、市政厅、Viking Line游轮、冰酒吧。总体印象,这座北欧时尚之都像上述我认为的那样,具有内敛、优雅、低调而迷人的气质。
夏宫是欧洲著名园林,可与巴黎凡尔赛宫和北京颐和园媲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夏宫连顶楼是四层楼的“凸”字形建筑,黄墙绿顶高大宽阀。宫前有片硕大的天然湖,后面是占地两平方公里的法式花园。清晨的夏宫,像是一座静谧的伊甸园,等待某把金钥匙的开启。手持长枪站岗的护卫,列队操练。在空旷几乎无人的前庭中,整齐而威严的步伐与庄重宁静的夏宫合二为一。“后花园”人像雕塑有着天使般的神情,矗立在周围满是喷泉和一汪水池的中央。近处道路两旁是藤架撑起的小树,路面用碎石子铺就。幽静的夏宫和周边环境,保持了这里最大的神秘和庄严的力量。
夏宫里宽敞的空间结构,到处挂满王室的画像与各种精美艺术画作。一件木柜上的人像雕刻,栩栩如生的表情和灵动的体态,赋予了某种灵魂般的质感。它定会造价不菲,抑或已然是无价之宝,在历史的年轮中,沉淀出静静流淌过的美丽刻痕。墙体上和穹顶上的绘画,真实再现了曾经读书时印刷在教科书中的绘画风格。我大胆甚至带着虚构的想象,在心中将眼球所见一一与过往对照:那是印象式的,那是朦胧派的;那穹顶突出来的浮雕好像是爱奥尼亚式的,那个又像是科林斯特式的……是的,或许没那么精准,当然也许并非是那个式样,但这里的一景一物,陈列于当下那个安静而巨大的空间,你会瞬间模糊了夏宫其实是一座处处彰显人文与艺术气息的博物馆。
实用Tips:
【地理方位】斯德哥尔摩西面,距市中心15公里,属于瑞典皇家领地,也是一座欧洲著名的园林。
【前世今生】岛上的宫殿——皇后岛夏宫,是瑞典王室现在的住所。皇后岛宫最早建于十六世纪,毁于一场大火。到了十七世纪,瑞典当时最有名的建筑设计师尼克姆德斯父子负责重建的工程,因它的建设受法国凡尔赛宫的启发,融合了瑞典民族风格,故有“瑞典的凡尔赛”之称。
【主要景点】皇后岛夏宫、宫廷剧院、中国宫和花园。
味道四:灵动时尚摩登之城
各种低调优雅而又奔放的自我
同行的媒体朋友告诉我,斯德哥尔摩是全球有名的同性恋之都。因为这句话,起先我带着它试图去验证在我意识中所认为的各种扭捏的群体和他们相关的举止行为。当然,这个“实验”好像只能从很外在的穿着打扮来验证。但还没等我这个想法成形,就已经无法凭借穿衣的时尚来做这个有趣的“实验”了。因为这是一座到处拥有fashion感的都市。
宜家(IKEA)总部设在瑞典南部的阿姆霍特(Almhult),距离哥德堡240公里,距离海德堡需要乘坐一个半小时火车。开车从斯德哥尔摩到阿姆霍特有480公里。
何来此言?因为在这座城,从一个刚会走路的孩童,到一个头发鬓白的老者,他都有可能穿着一身颜色明亮的衣服。人人脚踩匡威球鞋,或许夸大其辞,但也是我对斯德哥尔摩好感有加的一个佐证。欧洲人传统的瘦高身形,让他们看上去穿什么都是好看的、妥贴的。修身的剪裁,无论是运动装扮,抑或立正的制服,单单配一双球鞋,就显得格外精神。经常和闺蜜们感叹欧洲小片儿里那些沉闷而倔强独立的各式男女主角,当我亲身踏上以瑞典斯德哥尔摩为开端的人生首次欧洲行,却被那些举止优雅而外形酷毙的潮男潮女所真正深深吸引。
斯德哥尔摩冰酒吧
有这样一个实在感受。就好比,如果在国内看见一个染着黄毛、身着奇装异服的人招摇过市,大多情况下,他一定是一个在灵魂上不太体面的人。他的举止粗鲁,或许过红绿灯不遵守交通规则。因为花哨的打扮,他或许沾沾自喜,而渴望通过某种出格言行惹以他人注目。但在斯德哥尔摩,大街上满眼是这样外表光鲜,异常养眼的男女老少,你就能很顺其自然接受它所呈现给你的一种普适美好。这座城市好像不分性别,不分时尚标签似的,给你一种巨大的展示感。人人都是干净的,精致的,优雅而绅士的。偶然间在街角遇见长发飘飘而抽烟的年轻美女,也不会对此觉得大煞风景,反而有了一种跟这座摩登之城相互吻合的气息,丝毫不觉得怪,风尘味儿却兜转成一种清新时髦的印记,这不得不说是对自己一个神奇的内心感受。
我们在地铁中央车站附近的那些时尚街区转悠,街头艺人同样穿着讲究,丝毫不带有肮脏的乞讨味儿。这或许就是高福利国家所具备的某种优越性。它带有先决的某种基因上的继承,会刻在一个孩子长大的各个阶段,让他们学习礼貌、过马路时即便没人监管也会静静等红灯然后穿过斑马线、在街头即使身着跳跃服饰也不会如小痞子般得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