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西藏商报数字报刊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5-18 13:48:30

促进非遗传承、保护、发展,我区启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唐卡绘画今年计划培训80人

经过紧张的培训,为期30天的西藏首期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17日在自治区群艺馆(区非遗保护中心)举办结业典礼。28名来自拉萨、山南、那曲、昌都等不同地市,分别师从勉唐、噶赤等画派的学员,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分别展出了自己满意的结业作品。

现状

目前全区共有6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而其中已经有11人离世。目前已对首批入选抢救性记录工作的10名传承人中年事已高的4名传承人优先进行了抢救性采录。 培训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当中,我区举办了首期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我区唐卡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分为普及培训、研修两个层次,今年共培训80人左右。

文/图 记者 韩海兰

开展精品课程 提高学员鉴赏能力

【讲座】

记者从西藏首期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结业典礼上了解到,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文化部和教育部启动的重大文化工程。据了解,此计划于2015年7月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23所高校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去年11月,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自此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西藏大学艺术系主任洛桑扎西介绍道:“本次培训是以‘理论课+技法课+参观交流+实践’的教学模式开展的,实行双语教学。”

洛桑扎西介绍,西藏首期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邀请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做了系列讲座,包括勉唐派唐卡大师丹巴绕旦的《藏族美术度量学与创作现状》,勉萨派唐卡大师罗布斯达的《谈唐卡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未来》,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传承人阿旺晋美的《藏族传统文化与传统美术》等讲座。“通过系列精品课程的开展,国家级传承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向学员讲解了藏族传统艺术,使学员们更深刻地了解和吸收传统文化,从而更有力地推进优秀民族艺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增加动力。”

举办学员结业作品展 共展出103幅作品

【展览】

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张治中说:“首期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除了精品课程外,我们还安排学员参观考察了山南贡嘎曲德寺、自治区博物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6处著名历史文化遗迹。为增强唐卡影响力,提高培训效果,自治区文化厅在培训期间主办了3期‘指尖神韵’——藏族唐卡大师师徒作品展,并协调组织学员现场观摩。培训形式丰富、现场感强,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据了解,西藏首期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把学员结业作品的酝酿、设计、制作贯穿教学始终,要求学员在入学时携带作品以开展技法交流,又要求在培训期间每人创作一幅素描和一幅国画白描作品,并集中参加结业展览。“学员结业作品展共展出唐卡作品47幅,其他作品56幅,充分展示了培训效果和学员的技艺水平及创造力,提供了学员推荐自我、参与布展的实践平台,提升了创作自信和传承自觉。首期非遗传承人群关于唐卡的普及培训是成功圆满的,它为其他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开展培训提供了经验,开拓了路子,极大推动了全区非遗传承水平的提高,也让更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张治中说。

【传承】

唐卡普及培训与研修

今年共培训80人左右

自治区群艺馆副馆长、区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阿旺旦增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共有6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而其中已经有11人离世。目前已对首批入选抢救性记录工作的10名传承人中年事已高的4名传承人优先进行了抢救性采录。同时,全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也已从单一的传承人保护发展到传承人群保护。”

此次自治区文化厅和西藏大学联合举办西藏首期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当中。而目前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也有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立法保护四项,传承人也从家族传承到了大的学院传承。而根据不同培训对象,我区唐卡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分为普及培训、研修两个层次。“普及培训是对具有一定唐卡技艺基础的学徒或从业者进行技艺、文化基础的普及培训,培养我区唐卡绘制艺术的骨干人才。而研修培训是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唐卡传承人或资深从业者进行研修培训,培养我区唐卡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阿旺旦增说。据了解,唐卡普及培训班分两个批次,分别于今年4月和7月举办,每期培训时间为30天,培训人数约为30人,总课时量为170学时;唐卡研修班将于11月举办,培训时间为30天,培训人数为20人左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