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中国经济前景光明不是虚妄自信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0-20 19:57:54

当下,国民创造力呈蔚然兴起之势,市场主体的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这些都是对中国经济满怀信心之源。

“新动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咄咄逼人’,在一些方面已经发挥了突出作用”“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或将催生中国的一场‘新工业革命’”……近日,李克强总理对当前中国经济作出6点判断,引起广泛解读。而就在日前,有报道称,近年来全国用电量增速回落明显,铁路货运量增速也下降,有人认为,这反映出中国经济这个火车头跑不快了。

眼下世界经济正罩上“低迷”的阴霾,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下行风险也在上升,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似乎给了某些人唱衰的机会。但这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形势的错判。实质上,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今明两年增速预测维持稳定,还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呈现出的多重特征,都表明应对中国经济满怀信心,说其“前景光明”不是虚妄自信。

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的,“中国作为10万亿美元体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7%左右的增速实属不易”,中国经济增速进入“7时代”,终究是超高增速基数上的匀速下行,这改变不了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性、增长成长性的基本面。

更何况,增速下行是“调结构”的必要代价,而结构调整激活的国民经济活力,会构成对下行的弥补。

国民经济活力的标志之一,是市场主体数量是否呈较快增长,而这也要靠国民创新创造精神、利润率较高、创业门槛较低等条件驱动。可以看到,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无论是实行“互联网+”战略、鼓励“双创”,还是厉行“三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其本质都是革除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当下,国民创造力呈蔚然兴起之势,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创新指数持续提升;市场主体的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前8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日均新增超1.1万家,注册资本增长40%以上。这显示了面向市场的改革之力,也缓释了当前的经济压力。

特别是,创新驱动已能对冲经济下行风险。近两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逐渐迈入快车道,今年1至8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远超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众所周知,经济下行的最大风险是就业率而非其他,而就在本轮经济下行期内,我国就业率在全世界仍能保持高水平,且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至于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已超过第二产业成国民经济中的最大产业,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而能耗则减少,像去年,我国同期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降幅比2013年扩大1.1个百分点,这也提升了增长质量。

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明显之下,以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传统经济指标对中国经济景气度进行推断,也是种思维固化,因为这些对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制造业、以网络化为特征的新型服务业,已完全失去了考量的可靠性。

毫无疑问,如今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些许掣肘,比如部门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对“市场决定性地位”的阻碍,比如潜在的金融和地方债务风险可能显性化,这些需要逐个破解;在创新已成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标签的语境下,我国国民创造力、民营企业活力,不可能凭空而降,还须持续深化改革进行配套性的政策引导和助推。但归根结底,中国经济的韧性强劲,政策工具箱依然充实,在企稳回升、转轨变型中,中国经济大可稳健前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