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论一场3万人马拉松的“自我修养”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09-21 19:55:39

北马在未来除了向更加专业的方向进化,也应该注重提升赛事体验,让马拉松赛事真正回归这项运动的源头——对人的尊重。

昨天,跑完北京马拉松之后,简单地在朋友圈发了一下,然后,就收获了空前规模的点赞。有不跑马拉松的朋友也不禁在朋友圈感慨,被北马刷屏了。

这都说明了,当下国内跑步氛围的火爆,而今年的北马取消了半程马拉松和大众跑,参加全程马拉松的跑者也达到了空前的3万人。这对组委会来说,是一场空前的考验。当然,我们要感谢组委会和志愿者们的付出,一场如此规模国际赛事的举办,他们的努力值得尊敬,他们的辛苦值得感念。

不过,既然北马正在向高水平的国际马拉松赛事进化,那么,对于本次比赛中的一些问题,还是有必要说一说。而且比赛结束之后,大家都还是有不少吐槽。

比赛开始之前,大家到各自的出发区集合,吐槽最多的就是拥挤。我在前往D区的时候,到D区的入口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还有人大声喊:挤一挤就挤过去了。当时我立马想到了元旦上海踩踏事故。如果,有人失去重心摔倒,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比赛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多,几乎做什么都得排很长时间的队。比如排长队上厕所、领完赛包和奖牌。而去年,因为全马参赛选手少,这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而更严重的排队问题,还在比赛场地之外。很多跑友完赛之后,选择去坐8号线地铁,但是地铁也排起长队。有外地跑友因此延误了火车。而有的跑友要打车回去,在亚运村一带等了一个小时打不上车。

对于一个赛事来说,不能说是只对赛道和场地之内的事情负责。既然,把3万人召集到了这里,各个方面都应该有比较完备的考虑。做一场城市马拉松赛事,不只是要招募一批专业选手来拿奖金、破纪录,而是要看到,城市马拉松是一项大众运动赛事,如何鼓励大众参与,服务普通参赛选手,也是赛事的关键。昨天,再次出现后边的选手没有补给的问题,这其实都是不应该出现的。赛事组织者尽可能为每一个选手提供良好的参赛体验,非常重要,也是核心工作。

就拿同样参赛规模的波士顿马拉松来说,在赛事体验方面就做得非常棒。波士顿马拉松采取分批出发的策略,这样就把选手到达的洪峰分解成了几个波段,有限的志愿者就可以服务更多的选手。完赛之后,会有志愿者给你挂上完赛奖牌、送上毛巾、引导你离开赛场。一切都很贴心,尤其是对刚刚完赛的选手来说。

而马拉松赛事采取分批出发的除了波士顿,还有柏林、中国香港等。而对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来说,这可能会延长交通管制时间,但是,赛事的安全和魅力,则会给城市加分。具体来说,也并非没有可行的方案。

另外,不能不说的是,赛事的移动厕所,是个大问题。半程之后,上厕所,一进去几乎被熏得呕吐出来。赛事商业赞助那么多,移动厕所就不能换批好点的吗?要知道,参赛选手当中,还是有不少外宾的。

北马在未来除了向更加专业的方向进化,也应该注重提升赛事体验,让马拉松赛事真正回归这项运动的源头——对人的尊重。希望未来能够看到,一个充分绽放人性光辉的北马,让北京国际马拉松——这张城市名片更有魅力和光彩。当然,跑者本身也同样需要进化,不只是尊重赛事规则和流程,也包括增加专业素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