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冷冻卵子,究竟为啥?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08-09 13:08:42

卵子的冷冻实现了卵子的“永远年轻”,那么卵子的隔代生殖就成为现实,更甚者,一位已经离世的女性甚至拥有生育的能力。

在40岁之前找到合适的人并且生个孩子,这大凡是所有女性关心的恒久话题。但这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并非人人如意。好,如果没有遇到人生中那位真命天子,就不结婚。可是,生孩子却不能推迟。根据科学研究,女性卵子的质量在27岁达到峰值,过了40岁就要面临因卵子质量低下而渐渐无法怀孕生育的风险。

可是,较少有人否认,有孩子的人生才是圆满,而对于那些年过适时而无法如愿怀孕的人,这是很大的遗憾。于是,当医学科技走到今天,有了冷冻卵子。

名人总是受人关注,而当一个漂亮而未婚的女名人在这个略显隐私的话题上进行高调的宣布,围绕着冷冻卵子的所有议论便热闹起来。首先是对这些名人情感生活冲突矛盾的种种推想;然后是对这个非自然生殖科技的莫名好奇;再就是潜意识中关乎自身的或伦理、或情感或人生际遇的繁杂遐想,很多人心里会问:如果是我,会不会?

为什么要冷冻,女名人那句话的意思好丰富:给自己留下后悔药。

可是在不久的以前,世上根本就没有这后悔药。 仅仅在40年前,人类繁衍的方式只有一种:男性精子在女性体内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十月怀胎,诞生婴儿。到1977年,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医生和罗伯特·爱德华兹医生才有能力将莱斯莉·布朗的卵子与她丈夫约翰的精子在培养皿中结合,然后将形成的胚胎植入她的子宫。1978年7月25日,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降生,揭开了人类生殖领域革命的序幕。此后,伴随试管婴儿技术的逐步成熟,衍生性的医学技术冷冻卵子、冷冻精子也开始发展。这是人类生殖革命的再一次推进,意味着生育可以摆脱自然衰老的控制,这对人类繁衍可能产生的影响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估。

人类已经能够熟练地冷冻胚胎,但冷冻卵子还算不上很成熟。卵子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其中充满水,因此一旦冷冻,就会结晶,从而破坏细胞内的关键性组织。避免可能造成的直接或潜在损伤,力求解冻后的卵子能够恢复活力,从而使新生儿与正常诞生婴儿无异,这是冷冻卵子技术发展的目标。2005年,欧洲、亚洲和美国大约200人通过解冻的卵子出生,现在则急剧增加。美国纽约大学生育中心2005年做了5例冷冻卵子的手术,2014这一年的人数是400。

冷冻卵子研究的初衷,是让那些别无选择的人比如癌症患者,找到一个繁殖后代的可能。如今青睐卵子冷冻的人群广泛了许多。这一技术实际解决了“推迟生育”的需求,实现了女性无限“拥有后代”的愿望。这样,除了在生理上确实需要借助冷冻卵子实现生育的人群以外,更多的需求者,是那些有生育意愿但暂不具备在育龄期怀孕生产的女性。这其中的主力群体,除了还未能找到“对的那一人”的女性,还有那些为事业、职业投入精力以致无法“抽身”怀孕的忙碌女人。而她们,往往是最多引发争议的一群人。

争议之一关乎生命要义:作为女性,事业重要还是家庭儿女重要?既然想生,又为什么执着偏念委屈自己以及后代?这些问题又往往招致最激烈尖锐的回击:你不是我,你才说得轻巧!

争议之二在于女权主义。冷冻卵子令无数女性“欢鼓喜呼”,认为她们不仅甩掉了生育的年龄羁绊,而且更大限度地拥有了生育的选择甚至是择偶的主动权。她们不必再陷入缺乏合适的另一半却希望有子女的尴尬。

但这种被不少人称之为解放的技术导致了另一个争议:生殖伦理。卵子的冷冻实现了卵子的“永远年轻”,那么卵子的隔代生殖就成为现实,更甚者,一位已经离世的女性甚至拥有生育的能力。

目前冷冻卵子的普及还存在两个障碍,一是两万美元左右的高额费用,二是技术有待更成熟。而这问题预计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都会解决,那时候人为的女性生育期延长是否将成为社会常态?

科学是为了便利人类,它实现便利的同时常带来意想不到的困扰。其实卵子冷冻只是人类生殖科学的一个领域,根据医学科学的进展,科学家们预期本世纪前50年,人工捐献精子、卵子和相应技术的发展,将打破孩子和唯一父母的从属关系;干细胞转化为精子或者卵子的技术,将导致人造精子或者卵子的出现,这对同性恋、变性恋及其婚姻的影响还未可确定;在冷冻卵子、体外受精、人造子宫技术的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分娩的年龄障碍将确定不复存在,女性将最大限度从生育的负担中获取自主权;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生产更完美后代的愿望会更容易。

争议不会消失,只是不知多年之后,因“生殖技术”引发的伦理、价值和权力争论,会怎样变迁?就像现在“生殖技术”听起来那么别扭,或许以后就见多不怪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