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吴秀琴:为了那如水的教育情怀(图)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5 05:08:04

本报记者_蔡红亮 董严军 文图

本报记者_蔡红亮 董严军 文图


  本报讯

  “阿琴,要去学堂喽?”“阿琴先,放学啦啊?”伴着每天的朝阳和落日,磁灶镇下官路村的村道上总会响起这熟悉的闽南问候语,这是下官路村的村民们和梅里中心小学的吴秀琴老师在打招呼。

  如花的年纪,吴秀琴老师走上了“磁灶山”下官路村分校的教育岗位,她在这个岗位一站就是20年;在这条村道一走就是20年。20年风雨兼程,她送走了一批批学生,又迎来了这些学生的孩子……

  为家访每天徒步2公里上下班

  吴秀琴是土生土长的下官路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又回到了这个小村庄,当上了村里的“教书先生”,村里人都亲切地叫她“阿琴”“阿琴先”。课余时间,她身边总是包围着一群孩子,与她快乐地交谈;她的办公桌上常常摆放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和写上的悄悄话,她在繁忙却充实的生活中体验着为人师的幸福。

  “她每天走这段路,为的是与学生和家长走得更近,更了解他们。”校长裴勇祝告诉记者,吴秀琴家离学校大概两公里远,每天上下班吴秀琴都选择徒步,这一段路程也成了她的家访时间,哪个孩子上课老迟到,她就提前出门故意绕道到他(她)家里,叫上孩子一起上学去;哪个孩子在学校有了进步,做了好事,取得了好成绩,她就会第一时间上门祝贺……这个习惯她坚持了20年,路上她的身边总是围着几个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小学生,成了村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学生袁婷婷前段时间生病请假了,吴秀琴第一时间就到袁婷婷家里了解情况,并留下来指导她做功课,补上因生病请假落下的课程,“我是外地的,但是吴老师一样地关心我。我妈妈常说,我能让吴老师教真的很有福气,很幸运,我跟妈妈有着同样的感受。”吴秋琴以对待孤品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慢速快门来定格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美,与孩子们一起看风景,也与他们一起成为风景。

  吃透文本与学生“听吴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在梅里中心小学,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有同样的感受。

  的确如此,吴秀琴对教育细节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性,她总能随手采撷身边的资源,哪怕是极简单的细节,她也用心经营。就拿最寻常的名字来说,吴秀琴也能经营得有声有色:用学生的名字量身定做谜语,诸如晓看红湿处——碧蓉;太阳出来真好——赞阳;黑子输了——白胜;用学生的名字命名班级备品,如“炳煌挂钟”“依晨书柜”;为每位学生制作桌签,如此一来,无论是开学报到,还是家长会,还是上公开课等,都派上大用场。

  如今作为分管数学教研工作的副教导主任,吴秀琴除了日常教学之外,还承担着带徒弟、指导新教师的工作,她一次次参与备课、听课、评课和指导,热情帮助新人释疑解惑,鼓励并指导许多年轻教师走出去参加市、镇级的教学比赛,常常取得优异成绩。看着同伴的成长,吴秀琴感受到了生命的充实与快乐。

  作者:蔡红亮 董严军 文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