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下山后秤仔花狮阵独一无二(图)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0 06:08:32

本报记者_张志耐 文图

本报记者_张志耐 文图


  历经600年风雨,风采不减当年,这就是晋江安海镇下山后村狮阵。

  600年前,下山后村一空地上,锣鼓响起,舞狮站在正中间,摇头晃脑,四周100多名男子挥动着手中的武器,准备刣(即杀)狮。龙旗、虎旗、官刀、藤牌、扁担、锄头……十八般武器舞起来,这便是下山后村独一无二的秤仔花古狮阵。近日,记者来到下山后,探访这个秤仔花狮阵的历史和现状。

  “此阵历来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狮阵第二十一代传人陈垂统告诉记者,“这个阵也是其他地方没有的,下山后独一无二的狮阵。”

  跨越600多年,这个叫秤仔花古阵的狮阵,至今依然在下山后村一遍遍上演着。

  陈垂统说,晋江狮阵创建于明朝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当时的九都掌事陈大允眼见倭寇大举入侵,百姓不得安宁,便开创狮阵,带动村人习武,既防倭寇也可让百姓强身健体。至今,下山后村仍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村里凡是男孩都要学习狮阵。所以,在这里,上至九旬老翁,下至5岁稚童,人人都会狮阵,人人都有点功夫底子。随着现代文明发展,如今更是全村男女老幼皆会耍点狮阵功夫。

  以往在晋江,舞狮舞龙常见,如今要看到狮阵表演,只能在重大节日或者庆典上才能看到了。尤其是秤仔花狮阵,一场得百来人一起演练,还要考虑到排兵布阵、单项兵器和多项兵器格斗,要观赏到一场这样的演出,实属不易。一场表演下来,用的都是真刀真枪,刀光剑影,气势恢宏。

  据介绍,在将近600年的岁月中,不少狮阵套路都已流失,下山后村的秤仔花古阵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狮阵,许多阵法都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为了挖掘更多狮阵套路,陈垂统常常到厦门、漳州拜访舞狮团体,交流艺阵技法,整理挖掘濒临失传的传统阵法。

  “曾有台湾狮阵前来交流,他们认为我们这里的狮阵是他们狮阵的起源,他们有个"刀剑巷"狮阵,便是源于秤仔花狮阵,简单来说就是秤仔花狮阵里的一小部分。在清朝时,下山后有村民移居台湾,可能是因为没有学全,或者是因为传内不传外的传统,所以台湾这个"刀剑巷"狮阵只学到秤仔花狮阵的一小部分。”陈垂统说。

  目前,晋江狮阵已被列为泉州、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但传承却面临着基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

  “虽然在2010年我们成立了协会,现有会员128人,但要把狮阵发扬光大却很困难。一个是没有规范的传承基地,现在舞狮都是在我自家门口训练,第二是缺少经费,平常参加一些重大活动、庆典等表演,多少"捡"点经费,但远远不够,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支持狮阵发展。”陈垂统说,“600多年走来不容易,如果失传实在是太可惜,我希望能把狮阵发扬光大,成为闽南最有特色的舞狮阵。”

  名词解释

  刣狮:安海称舞狮为弄狮,其表演形式主要是狮阵武术,源自宋明时期的军事阵法和武艺演练,明末清初又融入中国传统的舞狮,武术训练中加入武术与青狮的打斗盘练,俗称“刣狮”。因此,凡有青狮参加舞弄盘打的阵头,都称为“狮阵武术”。刣狮在安海流传已经五六百年了,而且许多村庄表演的套路都各有特色。明朝中叶东南沿海商贸繁荣,海上交通发达,所以倭寇时常骚扰沿海渔民。朝廷派戚继光、俞大猷两位总兵率军抵抗,在开展自卫和配合官兵作战时,狮队的技艺在防御倭寇的实战中得到提升。

  作者:张志耐 文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