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海内外后裔“不下二十万之数”(组图)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0 06:02:46

“晋江宗祠·寻找乡愁”系列报道

海内外后裔“不下二十万之数”

“晋江宗祠·寻找乡愁”系列报道


  在晋江,李氏是大姓,现居池店镇池店村的李氏近6000人。

  在这样人丁兴旺的氏族,为祖先立家庙,供奉神位、祭祀等,更是必要。明永乐年间,着名慈善家李五与其哥哥李肆便建宗祠以奉祖先。本报记者_曾舟萍 陈巧玲 文图

  三开间三进 保留着原来规制“李五是先修的家庙,后重修的洛阳桥,所以我们凤池家庙已有600多年历史了。”池店村人、晋江市谱牒研究会会员李清波先生介绍说,凤池李氏家庙在嘉靖、崇祯、康雍年间,曾几次修葺。而最近一次修葺是在1988年,修葺是在原址重建,保留着原来的规制。

  日前,记者来到李氏家庙,从外看,整座家庙坐东向西,三开间三进。前落即“仪们”,石砌门墙,三川脊顶,上饰剪粘花鸟,雕梁画栋,正中大门门楣青石匾刻着当代着名音乐家李焕之题写的“凤池李氏家庙”,让人觉得气势不俗。

  “本来很多木雕都非常美,前几年被盗了,非常可惜,村里花了好几万才修成了现在的样子。”管理家庙的李宁波颇为惋惜地说,为防止再次出现盗窃现象,村里在家庙门口和天井内都装上了防盗网。

  进入祠堂内,能看到“十二世科甲蝉榜登第;七百年宗支兰芳延绵。”“战阵捐躯在乎忠与在乎孝;谏垣留草光于国亦光于家。”“增万安桥,葺六里陂,祖德许多流衍;赐一品服,理两广饷,孙支并见腾芳。”等联语。厅壁上嵌有明代《自然公修洛阳桥记》《凤池李氏重建家庙记》石刻及新刻《重建凤池李氏家庙记》和宗亲捐资芳录。梁枋间则挂满“玉堂青琐”“觉世名贤”“进士”“名宦”“忠臣”匾额。种种皆是叙凤池李氏的宗功祖德,家族荣誉。

  家庙重修 靠华侨来帮忙“家庙有现在这般完好的样子,多亏了华侨呢!最近的这次修葺就是华侨集资的。”李清波回忆说,1987年,旅菲凤池同乡会组团回国,见家庙漏风、漏雨、破败、将倾的样子,心里非常难受。带队的华侨李峻峰立即联系美国、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瑞典及我国香港、澳门等同乡会,为家乡的家庙重修捐资,1988年家庙重修,1990年完工。

  原来,凤池李氏一族蕃盛,分支很多,广东潮州、德化浔中、同安洪塘、安溪城关、泉州庄府巷、洛阳桥头、晋江小浯塘、潘径、内厝、洋宅等很多都是以“凤池”为灯号。且族裔侨居海外者繁多,足迹遍及菲律宾、美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瑞典、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因此,有海内外传裔“不下二十万之数”之说。

  最近几年,池店村池店中心小学、李五纪念馆、李焕之纪念馆、李五雕像修葺,以及村里修路、捐款等,都能看到乡贤的身影。

  本根观念 让族系更团结

  李氏族人迁徙历史由来已久,如何保持宗族和族人之间的联系?

  “我们有池店中心小学校董会。凤池李氏宗亲会,而海外也有宗亲会,一有什么事情大家就互相通气,有活动大家就相互走动。”李清波说,族人间的感情得以维系,主要还是大家骨子里的宗亲情节与寻找本根观念。

  李清波介绍,人民音乐家李焕之先生在香港出生,10岁父亲去世时嘱咐他要回池店家乡祭祖,可其青年时一直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年时一心工作亦无机会回乡,其间为家乡写了《晋江之歌》,为池店中心小学写了校歌等。待退休时准备回乡前却发现身患重病,一生未能完成回乡心愿。在离开之际,他吩咐三个儿子定要回乡祭祖,完成他的遗憾。2005年,李焕之的三个儿子,及其孙子回到家乡池店祭祖,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而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宗亲前来池店寻根访亲,有些仅仅是凭着清雍正年间“十一世捷公移居台湾”、干隆年间“十二世国清公移居于台”、道光年间“十四世祖伯畴移居台湾淡水艋甲新街”等记录。1989年台北李孝廉先生遣其子李悌亨、李悌忠来“凤池”寻根,此后,全家多次前来祭祖、参加家庙落成及池店中学校庆典礼,并慷慨捐资建祠堂,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1997年台湾高雄李哲男先生到晋江寻根,通过晋江谱牒研究会寻到池店祖祠,出资整理印刷本支族谱一份带回台湾。

  征集令

  晋江是全国着名侨乡,在海内外拥有众多乡亲,宗祠文化作为晋江特色文化资源,是晋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台港澳及海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晋江拥有上百个姓氏,称为“家庙”“祠堂”“小宗祠”的宗祠近500座,遍布各个乡村,宗祠文化对晋江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每座宗祠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及文化历史。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寻找乡愁的宗祠巡礼系列报道,展示晋江地域内有特色、有历史的宗祠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故事。

  读者朋友,如果您所在地方的宗祠也有精彩的文化和历史故事,欢迎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2003110向我们报料。

  作者:曾舟萍 陈巧玲 文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