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自贸需突破区域概念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14 03:04:10

  随着自贸区在天津落地生根,各项发展指数节节攀升,如何将自贸区从区域规划进化成一种更加自由、更加开放的发展理念,台湾专家认为,如何跳出区域思维方式是接下来的重要考题。

  “区域”成改革“金钥匙”?

  上个月,《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印发。《计划》中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到2018年末,天津将初步建成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于是,自高新区、自贸区、双创区等之后,天津又迎来了金融区。

  区域,似乎成为了发展的必由之路。

  集群式、区域化的发展模式一直是改革的“金钥匙”,想要叩开“全面推广”的大门,“试验区”这把钥匙必不可少。然而对于处于改革深水区的金融行业,专家的看法却有所转变。南开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戴金平的态度相对悲观:“金融跟贸易、投资政策不一样,如果出区域做一定会出现市场套利和监管套利。”说“一定”虽然有些言之凿凿,但问题却不可忽视。

  对此,来自台湾的富邦证券董事长史纲的思路更加开阔,“相对自贸区与跨境金融,我更想称之为自贸与跨境金融,因为我认为那个"区",是不存在的。”

  一直以来对自贸区内金融改革的重点都是落在简政放权,然而在史纲看来这还远远不够,至少作为台商的自己并没有被吸引到自贸区内。“我们这几年观察了其他自贸区,研究过是否要在自贸区设立一些金融机构。然而经过这些年,自贸区这个概念并没有很大的政策突破,因为简政的东西只是让申请程序变得简便化,想要依靠这方面吸引金融机构的进驻,我个人觉得效果还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按照史纲的想法,既然是要发挥自由贸易,也许真的需要突破区域的概念。

  各国都有“自贸区”

  所以谈到区域化发展,史纲在看到北京中关村大街的热闹之后,发出了感慨,“中关村大街看起来红红火火,似乎是一个天使汇的荧幕。为什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大家很多事情都是遵循这样的习惯,包括自贸区、深圳特区、创业区。然而在我看来,真正的自贸区并不局限在一个区域内。举个例子,如果你去到日本东京新宿,会发现几乎十个人里有五个以上是大陆来的游客在采购商品,甚至付款的方式都是支付宝,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区。包括大家在网上购买海外商品,也是自贸区精神,海外的人民币交流也是跨境的。于是你可以看到跨境的交易和跨境的经营才是真正的自由交易。”

  无独有偶,对于扩大自由贸易的区域概念,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也有相似的观点。他在日前举办的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研讨会上表示:“自贸区发展到现在,要说谁能把它说清楚,确实不容易。事实上我们和各国都有"自贸区",即所谓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相比起来国内自贸区的自由度是最小的。”

  早些时候被热议的TPP,被李扬称为国际经贸2.0版,必须跟进。“TPP里绝大部分制度和我们的自贸区是一致的,自贸区就是在中国一个发达地区率先实施TPP。”

  国内的自贸区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为国家试制度,然而既然是“试”,就证明还有转圜的余地。上海的经验被李扬认定为“不得要领”,他调侃,“评估下来,也就买红酒便宜。”虽是一句玩笑话,但其中蕴含的问题不言而喻。

  规划金融未来发展点

  再回到金融行业上来,正如史纲所说,单纯的简政还达不到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尤其是外资进驻的目的。

  那么,金融改革创新的路径究竟该如何走?

  结合《计划》八大任务,李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表示,未来金融机构需要迎来大的发展,商业性机构、政策性机构、开发性机构、合作性机构并举,相互协调、相互支持。

  李扬说道:“当前,全世界面临经济衰退,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大量的金融风险将会暴露,处置金融风险不可能用纯商业手段。即便是美国如此崇尚自由的国家,在这件事情上依然要靠政府出面解决。而政府出面,就是政策性金融的体现。”

  对此李扬提出了一个金融领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目前中国面临着基础设施大量缺乏的局面,这种局面不可能依靠商业投资来解决。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的窘境,如果能把这两方面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政策性金融将大有可为。

  另外,绿色金融也是李扬认为可以重点探讨的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绿色金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得更多,以雾霾为首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所以,绿色金融如何做到让商业可持续,依然需要政府来创造条件。

  无论是突破区域这一概念,追求全面的自贸,还是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发展和突破,对天津来,自贸区带来的发展红利,需要依靠大胆创新来实现。

  经贸合作系列报道

  新金融记者 韩煦

  作者:韩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