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圈旅游”激发新活力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20-07-02 09:00:12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地旅游业正在探索,寻求突破。伴随着人们旅游习惯的改变、城市经济的发展、文旅融合的深入,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及时发现并抓住这些新动向和新趋势,将在未来旅游竞争中占据优势。

  熟人圈

  注重旅游安全性

  马蜂窝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该平台上的“定制游”订单量较清明小长假上涨4300%。“目前各地游客均以本地游客为主,本地游客对新玩法、深度玩法有更高的需求,不只是‘打卡’和浅尝辄止的体验。‘定制游’近年已逐步成为主流,疫情也推动了定制游市场的成熟。”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指出,相比往年端午,中国游客积攒了更多对旅行的期待,预算也较为充足,同时更注重旅行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形态、旅游习惯将发生重大改变,这已成为旅游业界、游客的共识。

  4月,山东青岛游客霍先生邀4位朋友一同自驾前往浙江宁波、湖州、杭州。霍先生介绍,他们几人都曾去过浙江旅游,多是跟团出行,如今,受疫情影响,参团不便,便自己组了这个小团。“预订酒店、制定行程,我们5人分工协作,旅途很顺利。”像这样的熟人、朋友组团,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北京市民黄皓勤告诉记者:“约上朋友、同事,组成小团,由专业的旅游公司帮忙定制旅游线路,这样的出行更自在。”

  此前,上海就有多家旅行社推出过“呼朋唤友”小众定制团,主要面向家庭和熟人朋友圈,2至5人即可自由组团成行。虽然价格较大众团队高一些,但是因其提供的个性化产品、较高的舒适性、安全性,仍旧受到追捧。

  区域圈

  “串门”游成常态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给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给区域旅游的新发展提供了契机。新冠肺炎疫情给文旅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抱团发展、优势互补、统筹区域内旅游资源,挖掘区域旅游潜力,更是成为多地旅游业迎难而上的利器。

  6月下旬,湘鄂边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举行,南县、华容、安乡、君山及石首5个县市区就区域旅游融合发展达成“石首共识”,共同协商决定适时启动编制区域旅游融合发展整体规划,将确定五地的休闲旅游模式;6月,福建先后重启闽东北、闽西南两个协同发展区的文旅市场营销联动,在武夷山签订《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疫后旅游市场复苏行动合作框架协议》,在厦门举行“闽西南e家人”旅游产品发布会及公众销售会;近日,在辽冀蒙区域旅游合作城市交流会议上,河北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与辽宁朝阳、赤峰、大连、锦州、阜新、葫芦岛等6市文旅局,联合推出跨区域旅游精品景区和特色旅游线路,加快旅游市场复苏。

  目前,短途游、周边游已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这也给区域旅游带来了发展机遇。多家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国内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的短途出行最为活跃,省内游、周边游继续成为游客小长假出游的首选方式。区域游固然有交通便利、时间成本低等优势,但也存在如何将旅游产品做出新意的挑战。如何吸引区域内的游客不断“故地重游”,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旅游目的地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文化圈

  文化生发新魅力

  今年中国旅游日当天,山东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代表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胶东五市发布《致全国游客的信》,五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签署并共同发布《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成立。此前,山东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推动胶东五市协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用好五市的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影视文化、开埠文化、传统民俗文化。

  当前,文化与旅游融合日益深入,文化已成为旅游的重要吸引物,是影响人们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

  “阳光热烈,天蓝云浅,草木葱郁,空气里弥漫着植物湿润的清香,这是夏日江南给我留下的独特记忆。”自驾游爱好者魏葳向记者描述她心目中的江南,因为对江南文化着迷,她每年都会去长三角地区自驾游两次,“不同的季节去江南,我能够发现它不同的美。”7月上旬,魏葳将再次前往上海,专程去上海博物馆看“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我希望在那里能了解到更多有关江南的历史,读到更多江南故事,我想有了这些文化储备,我今后的江南文化之旅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像这样因地缘和历史等形成的文化圈还有很多,例如西北文化旅游圈、岭南文化旅游圈、皖南文化旅游圈等,这些文化旅游圈都已成为重要的国内游目的地。共通的文化底蕴和乡土风情,让原本独立的地区彼此关联,在统一文化主题的基础上,将各自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组成区域整体联动的招牌文化旅游线路,生发出新的魅力,让文化成为区域一体化最有号召力的品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