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条旅游空铁年底建成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20-06-10 14:07:09看得见雪山,体验得到成都的安逸休闲。成都首条旅游空铁试验线将于年底建成通车,预计将于2021年初开通运营,届时成都将再添一座旅游打卡地。
红星新闻记者日前来到成都市大邑空铁试验线项目现场,全线轨道架设正有序开展,一段长约500米的空铁轨道已经建成。据悉,列车方案也在近日刚刚确定,新一代空铁列车外形更加科幻,还能够实现ATO自动驾驶。
↑列车效果图
首条新能源旅游空铁试验线来了
预计2021年开通运营
2016年,成都双流建成了世界首条新能源悬挂式空铁,引起关注的同时,不少人期盼何时能亲身体验一把新能源空铁。
大邑空铁项目,作为全球首条新能源旅游空铁试验线(新能源空铁是指以锂电池动力包为牵引动力的空中悬挂式轨道列车),将于2020年年底建成,预计将于2021年初正式开通运营。
红星新闻记者日前在成都大邑县晋原至安仁旅游基础设施空铁试验线项目现场看到,成都首条旅游空铁试验线雏形初现,整个空铁系统大致分为桩基、墩柱、轨道等部分,上部结构多采用装配式,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只需组装即可。项目现场一段长近500米的轨道梁已经安装完成。据了解,全线1898个桩基已完成1183个。
大邑空铁设计时速70~80公里/小时,实际运行中,空铁将按照每小时60公里的时速运行,充分满足乘客对于旅游、观赏的需求。
整条线路北起成蒲快铁大邑站,南至安仁古镇,主要串联起成蒲快铁大邑站、苏家镇、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建川博物馆、刘氏庄园等重要节点。全线共有大邑站、光华大道、苏家镇站、安仁站等4座车站,其中大邑站可以与成蒲快铁及规划12号线换乘。
↑车站效果图
据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贺伟明介绍,由于该项目涉及跨河跨路等特殊条件,标准30米的跨度完全无法满足要求,需要采用非标准大跨设计,全线最大跨度达到60米,这在已建成的双流试验线是没有出现的,所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轨道安装难度,轨道强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新一代空铁列车方案确定
新车更加科幻
据中唐空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邑项目将采用新一代空铁列车。前期通过在双流对现有空铁列车进行的车桥耦合试验,使列车各项综合性能上有了大幅的改善与提升。
技术提高,新一代空铁列车不仅能够实现ATO自动驾驶;舒适性也得到一定提升,达到了平稳性指标(小于等于2.5)。通过重新优化设计转向架,使其平稳性、安全性、轻量化、可维护性等综合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车身重量减轻,新一代空铁列车进一步采用轻量化设计,车体采用了碳纤维材料以及复合型发泡型材料,车身重量大大降低;车体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其车体设计可同时满足270°全透明车体以及一般车体,大大降低了车辆设计与生产成本,同时车辆维护也更加便捷。
此外,大邑空铁列车车辆方案设计时充分融入成都、大邑地区的文化元素:古蜀文明、川西传统文明建筑、国宝熊猫、竹林,以科技、智慧出行、旅游观光为主题。
通过最新出炉的效果图可以看到,新一代空铁列车的外形更加炫酷、科幻。
↑列车效果图
车辆配备救生充气滑梯及救生滑筒
可快速疏散人员至地面
空铁由于悬挂于空中运行,许多人会担心其安全性。当发生故障时如何第一时间完成救援,保障乘客的安全?
“悬挂式空铁的救援体系由主动救援、被动救援两大体系组成。”贺伟明告诉记者,主动救援体系包括车内救援系统及地面救援系统。
其中,车辆采用的所有设施设备均具备阻燃能力,排除了车辆自燃的一切因素。在此前提下,发生火灾系人为纵火。为此,车辆配备火灾探测及细水雾灭火系统,能够极早期探测火源,抑制火情扩大,降低有毒气体和烟尘对人体的伤害,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
同时,车辆配备救生充气滑梯及救生滑筒,能够快速疏散人员至地面。同时,启动公安、消防、医疗救护一体化联合救援预案,每个站点配置的地面救援舷梯车辆迅速机动到位,实施综合救援。
被动救援体系则包含了纵向救援和横向救援两个子系统。其中,纵向救援是指,当车辆发生故障悬挂在空中,救援车辆通过车钩连挂,将故障车辆牵引至车站进行疏散。横向救援是指,当车辆发生故障悬挂在空中,救援车辆停靠相邻轨道,搭建横向渡板,疏散乘客。
既是旅游线,也是试验线
50分钟可坐一个来回
“大邑空铁开通初期,预计高峰每小时将发车8~10班次。”贺伟明说,按照预计运行时速60公里/小时计算,全线预计50分钟一个来回,单边预计在20分钟左右。当游客乘坐高铁抵达大邑高铁站时,换乘空轨约20分钟即可抵达安仁古镇。
据贺伟明介绍,大邑空铁建成后,还将设一座车辆基地,车辆基地内设控制中心,整条线路的主要作用,除了其旅游功能、地区交通功能、高铁接驳功能外,其还将在产业示范、系统试验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贺伟明认为,大邑空铁作为新型旅游产品,开通以后,当地的旅游服务将得到提升,而对于成都市来说,在空铁产业的发展,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等方面,这里将起到示范作用。
除此以外,该线建成后还将考虑在轨道梁桥、车辆、通信信号等方面承担针对性较强的试验任务。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闫宇恒 摄影记者 吕国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