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清远安庆村入选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贫困户全部达“八有”标准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20-05-16 21:00:20

清远安庆村入选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贫困户全部达“八有”标准

清远市清新区安庆村旅游区风景如画。梁素雅 摄

  攻坚亮点

  广东清远的安庆村通过投资建设“兴农乐”乡村旅游综合体,探索出以旅游景区带美丽乡村、以美丽乡村带能人、以能人带贫困户的旅游扶贫新模式,并围绕乡村旅游延伸产业链,引导村民建设民宿、农家乐等服务产品,同时发展农产品生产和销售。

  成绩单

  ●截至2019年底,安庆村14户有劳动力贫困户中,最低收入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万元,超过今年省定脱贫标准;17户无劳动力(半劳动力或弱劳动力)贫困户中,最低收入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万元,所有贫困户均已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部达到脱贫“八有”标准。

  ●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万元,超过了相对贫困村退出的标准。经会议审议、公示,并报程序报批,安庆村和辖内31户贫困户已于2019年底退出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户。

  ●2019年,安庆村委会辖下14个村小组整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均已通过干净整洁村验收,其中3个村小组已通过美丽宜居示范村验收。

  ●安庆村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五月的安庆村,推窗见绿,信步闻香。“五一”假期过后,练月友忙于清理草坪上的碎草和垃圾。76岁的她是村里的贫困户,自从“安庆·兴农乐”旅游综合体建成后,她成为了第一批员工,吃上了“旅游饭”。

  日子越过越好,村子越来越美。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对口帮扶下,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安庆村摘了贫困帽,并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成为了都市人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扶贫网红打卡地让村民获收益

  “花生到底是长在树上的,还是长在地里的?”

  孩子的一个疑问,让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潘志明愣住了,他未曾想过,自己的孩子对农村生活一无所知。这个疑问,成为了外出创业20年的农民潘志明回乡搞旅游的一个缘由。

  随后,潘志明回村牵头成立蓝天旅游专业合作社,先后整合闲置土地和鱼塘,结合安庆围和新兴两条美丽乡村建成一个规模近300亩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安庆·兴农乐”。项目开园首日,安庆油菜花美食嘉年华就吸引了1.3万人次。近年来每逢花季,近百亩的油菜花田和格桑花海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最旺的一天游客数量达6000人次。

  旅游业的发展,也让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贫困户练月友是景区的员工,“五一”假期刚过,她便忙于清理草坪上的碎草和垃圾。

  “在这里打工很好,稳定,而且没那么辛苦。”今年76岁的练月友,以前依靠打零工帮补家计,收入微薄,而现在在景区工作,月收入2000多元。即使是疫情期间,其收入也有保障。据她介绍,从接到复工复产指令以来,已恢复工作状态。和以前东奔西走不同,练月友每天骑自行车上班,车程只需5分钟,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更令她欣喜的是,随着旅游业兴起,村里的道路不再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家乡越来越美了。

  安庆围粮仓前广场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遮阳篷和售卖台,是潘志明花了几万元免费给村民搭的“露天集市”,游客多时,村民把自己房前屋后的土特产拿过来卖,一个周末下来可挣几百元。过去生活困难的90岁老人冯伯与60岁儿子如今有了“练摊”的机会,心里美滋滋的。

  为了让村里的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对口帮扶的省文化和旅游厅出资,安庆村由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出力,成立精准扶贫合作社,与潘志明的蓝天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景区门票20%收益分成给扶贫合作社,余下大部分由入股村民分红。“社会资本和扶贫资金有机融合,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脱贫攻坚的关键。”省文化和旅游厅驻安庆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陈万钊表示,三年来,项目不仅为贫困户带来就近务工岗位,同时也为扶贫合作社带来了37万元的保底收益。

  这种“造血式”扶贫,并非让贫困户仅仅通过出租土地等资源获利,而是让他们成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越干越有劲头,越干越有希望。

  扶智设计师进村,展览办起来

  经过不懈的努力,去年11月,省定贫困村安庆村所有相对贫困户均达到了预脱贫“八有”标准,该村已申请退出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户序列。

  脱贫在即,任重道远。最近陈万钊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让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有机衔接,如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作为旅游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服务质量,每一样都要重视起来。近年来,通过奖补等形式,安庆村推动村民小组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新建文化室、实施村道硬底化、推进“厕所革命”,有效地进行村中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为了给村中的学生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上学候车环境,避免在候车过程中遭受烈日暴晒,或雨淋雷击,安庆村还投入近5万元在校车经过的村道旁建设了4个候车亭,改善出行交通环境。

  扶贫要扶智,改善硬件只是第一步。在陈万钊看来,省定贫困村变身“网红村”,离不开政府主导和扶贫单位参与。三年前,原广东省旅游局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组织37家规划单位帮扶全省59个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编制规划,设计师对安庆村包括安庆围在内的14个村小组连片统一规划,各村功能各异。

  规划先行,营销跟上。陈万钊深知,做乡村旅游,一定要避免同质化竞争,自“安庆·兴农乐”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园以来,安庆油菜花美食嘉年华、“狮王争霸”、野炊亲子团、“乡村厨神大赛”等主题活动一个接一个。

  乡村旅游的内涵还在不断升级中。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安庆村得到了省博物馆,市、区文广旅体局,区文化馆的帮助。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原有的废弃旧粮仓及其附属竹棚得到了维修改造,安庆乡村记忆馆、省流动博物馆巡回展览正在陆续建起来,当地的传统农具、特色非遗工艺品以及历史资料有了展览展示的空间。陈万钊介绍,该馆定于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开放,后续会免费对村民和游客开放,综合体的科普性和可观赏性将不断增强。

  扶志“靠劳动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潘英泉是村里31户贫困户之一,爷爷、父母和妻子均患有疾病,由于家庭负担重,外出务工并不现实,他选择留在村内,朝着一个个目标踏实迈进。

  他自拆猪圈,承包了村里20亩鱼塘,养了3000多条鱼。一开始,“门外汉”毫无头绪。“有不懂的可以打电话问‘智囊团’求助。”清新区三坑镇扶贫办专职副主任何道义的这句话,让潘英泉吃了颗“定心丸”。在何道义看来,扶贫要扶志,贫困户有养殖创业的内生动力,就一定要帮他们掌握养殖技能。

  在驻村工作队与镇扶贫办举办的种养、电工等培训班里,村民不仅能学习技能,还能及时与广东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保持联系,种养期间有疑问亦可及时获得解答。有了专家的专业技术把关,潘英泉很快就掌握了养鱼的技术,今年他又新承包了20多亩鱼塘。

  去年,镇扶贫办给潘英泉免费派发了105只鸡苗和饲料,养殖收益逾6000元。“今年养鸡的收入可以翻倍。”潘英泉信心满满地说:“去年卖鱼赚了3万多元,今年增收一两万元,不成问题。”他计划先从养殖饲料鱼做起,以后逐步养殖成品鱼,自己对接市场。

  潘英泉的孩子今年高三,刚刚复课。“我要靠劳动为孩子撑起一片天,也为家庭撑起一片希望。”潘英泉说,现在收入逐年上升,孩子学业顺利,生活正在不断向好发展,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贺欢

  通讯员 江绮雯 发自清远清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