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20-05-01 16:19:26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作为疫情暴发以来的第一个小长假,很多人都在期盼能在假期出去转转。如今国内疫情已得到明显控制,各地景区陆续恢复开放,人们对于“五一”出行的需求也应声上涨。在4月30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介绍,目前全国近70%旅游景区已经开放,故宫和国家博物馆也将于5月1日起恢复开放。“五一”假期旅游景区要做好疫情防控,做到错峰开放、限量开放、预约开放。

文旅部发布“五一”假期旅游提示:

景区错峰、限量、预约开放

  今年的“五一”假期是12年来第一个5天长假,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旅游长假。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文化和旅游系统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4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中国科学院应对疫情科研攻关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前沿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徐涛介绍了“五一”假期旅游提示和防疫知识,并回答记者提问。

实施预约制度控制景区流量

  今年“五一”假期,游客出游热情高涨,多地出台免费、消费券等优惠措施,景区限量开放旅游资源等因素,为旅游景区运营、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压力。

  面对疫情防控压力,各地各景区将采取景区预约、合理控制景区流量、防止人员聚集、做好卫生防护、加强应急演练等措施,积极应对风险。

  据雒树刚介绍,各地旅游景区现在已通过实施分时段的预约制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将流量管控的关口前置,变被动的现场分流为主动的行前计划和引导,避免游客出行时间过于集中。

  此外,各旅游景区将根据自身承载能力和疫情防控的需要,合理控制景区每日的接待人数,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并及时公布景区流量信息,发布旅游提示,为游客出行提供参考。

  景区入口、核心景点、交通接驳点、狭窄路段等区域以及餐饮场所,将采取流量管控等措施,防止游客扎堆、拥挤。

做好个人防护确保出游安全

  游客既是旅游景区疫情防控的参与者,也是景区安全有序开放的受益者。“防护措施要到位,才能最大可能地降低传播风险。”王辰表示,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要到高风险地区,还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针对旅游景区的入口、重要参观点、购票点、休息区、餐饮、住宿等区域人群容易密集、病毒传播风险高的情况,徐涛强调,游客就餐时应尽量采取隔位就餐,或者分餐自取,有条件的最好通过公勺、公筷方式,或打包带走。住宿房间要注意开窗通风,洗漱用品最好自带。

  “五一”期间,各地景区都发布了关于景区游览的注意事项。雒树刚表示,游客要增强防疫意识,行前要评估游览的可行性,主动学习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知识。要积极培养预约参观的习惯,科学规划游览路线和游览时长,提前登记联络方式、来往交通等信息,遵守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警示规定。

  “要做到这么几个‘不去’:聚集人多的时候不去;不安全的地方不去;没有开放的地方不去;不具备旅游接待条件的地方不去。这样就能够做好自我的防护。”雒树刚说。

  文化和旅游部门将与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动,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在“五一”假期期间,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疫情防控不放松、安全文明记心中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五一”出游疫情防控不放松、安全文明记心中》文明旅游提示,要求游客在“五一”期间做到“防控优先,加强防护”“避免扎堆,错峰出游”“牢记安全,远离危险”“遵守秩序,文明出游”。

  雒树刚表示,各旅游景区要在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入口、通道处设置文明旅游宣传栏或者电子屏,沿途要布设文明旅游宣传广告,播放文明提示广播,引导游客遵守旅游活动中的疫情防护要求、安全警示和文明旅游的规定。

  景区将强化文明旅游的志愿服务,设立文明旅游引导员、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站,开展文明引导、文明劝导;旅游餐饮单位要加强餐桌文明的宣传,倡导使用公勺、公筷,加强文明用餐的引导。

  雒树刚表示,游客一定要遵守景区的文明旅游规定,要树立文明旅游的规则意识,要爱惜生态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要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画,维护文明秩序。

各地景区有序开放 严格限制人流量

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南锣鼓巷5月1日起有序开放

故宫博物院

4月29日,故宫博物院宣布自5月1日起有序开放,实行预约、错峰、限流参观。

开放时间为8:30至17:00(16:00 停止入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目前开放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外西路、寿康宫、慈宁花园区域的室外展区及东西六宫部分院落;珍宝馆、钟表馆等室内展厅和室内服务场所暂不开放;午门城楼、东华门城楼、神武门城楼及相连城墙暂不开放;开放的原状陈列殿宇采取殿外护栏隔离的参观方式。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购票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观众朋友可通过故宫博物院网络售票网站,使用第二代身份证或护照信息预约购票,当日24时前可预约10日内门票。

  目前旺季票价60元,每日限额5000人(8:30至13:00时段3000人;13:00至16:00时段2000人),额满为止。故宫博物院会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每日限额人数。

最新消息

自4月29日故宫宣布5月1日开放后,仅95分钟,5000张门票售罄;不到12小时,5天累计25000张门票全部秒光。

国家博物馆

4月2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宣布,5月1日起错峰限流预约开放。


开放时间为每天9:00至17:00(16时停止入馆),周一例行闭馆(节假日除外),夜间场次暂时取消。每日限流3000人,采取全员线上限量预约,当日16时前可预约7日内参观,不接受团体预约和现场预约。全天分三个时段错峰入馆:9:00至10:00时段500人,10:00至13:30时段1500人,13:30至15:30时段1000人,额满为止。

南锣鼓巷


因疫情暂停3个月的南锣鼓巷于5月1日恢复游览,游客需要微信公众号预约和电话预约,预约成功者,可从南锣鼓巷主街的南北门进出入,预约没成功游客不能进入。游览时间规定为10:00至19:00,主街的166家商铺,有80%的商户恢复营业,并采取每家商铺同一时间不能多于三个人,每天的人流量控制在平时的30%以内。

武汉:黄鹤楼4月29日恢复有限开放

黄鹤楼

从4月29日开始,武汉黄鹤楼将恢复有限开放。自1月23日因疫情防控暂停开放,黄鹤楼已关闭了近100天。

目前黄鹤楼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8点30分至下午5点,并对入园游客进行限流,日接待最大游客量5400人次,其中有4000张票是通过网络销售,有1400张门票是用于各类免费优惠的人群。

  疫情防控期间,黄鹤楼公园门票全价票降为60元/人,半价票降为30元/人,其他各类免费优惠办法维持不变。为确保防控安全,景区目前不提供窗口售票,游客可通过实名网络预约购票,再凭身份证或者二维码进入景区。

  入园前,游客要扫黄鹤楼公园健康码并进行体温测量。健康码为绿码且体温正常的游客才可以进入,游览过程中,需要全程佩戴口罩。此外,黄鹤楼主楼部分开放,每半小时只能有300名游客进入。

山西:五台山“五一”限流开放 部分景点关闭

五台山

  3月25日零时起,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恢复露天游览区域开放,寺院暂缓开放。为做好疫情防控,“五一”期间,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将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同时,“五一”期间,五台山继续实施仅限露天区域游览、寺院暂不开放的原则。坚持先测体温后购票入山,通过体温检测设备对入山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充分运用线上售票平台建立完善“健康信息登记+实名购票”一体化的购票模式,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游客购票效率;各入山口设立疫情防控服务台,放置防治新冠肺炎的宣传资料和消毒液等物品,免费提供游客使用。

四川:乐山大佛景区假期预约限量游览

乐山大佛景区

  3月23日早8时,关闭59天的四川乐山大佛景区正式恢复开放。4月28日,乐山市大佛景区管委会对外发布“五一”假期相关游览安排,每日接待量调整为8400人/日,且按时间段分别施行分时游览。每日分四个时间段放行游客入园,具体为:7:30—10:30,放行2300人;10:30—14:30,放行3100人;14:30—16:30,放行1600人。游客则需要先获得健康码或14天内有效官方核酸检验阴性证明,其次再通过网络订票,现场取票并出示健康码的形式游览。

上海:“五一”假期各A级景区“非预约不接待”

  据上海市文化旅游局消息,五一假日期间,上海市各A级景区全部实施门票预约机制,如无预约将谢绝入园。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图片来源:浦东时报

  目前,游玩上海景区最便捷的方式是通过“沪游码”进行预约,目前沪游码覆盖沪上165家文旅场所,市民和游客可通过微信、支付宝扫描“沪游码”,或通过“游上海”APP、小程序、公众号进入使用“沪游码”,在列表中选择目的地景区,即可实现“远程预约”。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对于还有一些“沪游码”尚未覆盖的景区,比如上海欢乐谷、上海影视乐园、上海方塔园等,则可以通过各景区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或者获取预约方式和入园信息。另外,东方明珠塔等知名景点“五一”暂不开放。

“五一”出行该注意什么?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国内疫情虽得到控制,但防控这根弦仍不能松!在今天(4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向大家强调“五一”期间出游要做好防护,牢记这四个“不去”↓

  第一,人聚集的时候不要去,出现了人聚集、人多的时候要自觉的不要再往里扎堆;

  第二,不安全的地方不去;

  第三,没有开放的地方不去;

  第四,不具备旅游接待条件的地方不去,做好自我防护。

  同时,特殊时期出门在外免不了要出示各种证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个热门服务的小程序码,赶紧“码”住收藏起来吧!

防疫健康信息码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防疫健康信息码”为跨省出行保驾护航,关联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防疫“健康码”信息,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认,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可“一码通行”。

核酸检测结果查询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如在7天内做过核酸和抗体检测,通过该服务能帮自己和家人查询、证明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信息,数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数据库提供,来源权威。

疫情风险等级查询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出行前可以用此服务查询自己所在地和目的地的疫情风险等级。该服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只需简单输入地区即可查询。如所在地或目的地提示中风险或高风险,建议谨慎出行。

同行密接查询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如果有乘坐飞机、火车、客车、客船等公共交通出行的计划,建议出行后的14天内定期查询。

  只需刷脸登录,即可查询自己是否是“密切接触者”,是否曾和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患者或已检出的无症状感染者同乘过公共交通,有助于自查风险、主动防护。

高速应急服务查询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如自驾出行,高速应急服务能帮助自动获取当前位置,查询周边高速服务区的餐饮、加油站、充电桩等开放情况,以及收费站入口是否封闭等信息。还提供出行码、电话求助、一键报堵等服务,帮助解决行程路途中遇到的问题。

5A级景区查询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进入服务后,只需选择出行地区,即可查询该地区所有5A级景区,方便大家快速查找热门景点,为出行提供参考。

温馨提示,目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是不建议出行旅游的。

“五一”假期北方先热后凉反差大 江南华南雨水频繁

  出游还要关注天气,今天(5月1日)进入五一假期,预计这个假期北方先热后凉,今明两天多地高温炎热,3日起冷空来袭气温下滑明显。南方假期期间则是雨水频繁,局地还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昨天(4月30日)开始,北方多地踏上升温的快车道,五一假期头两日,北方大部地区的晴热天气仍将持续。中央气象台今早6点继续发布高温预报,预计5月1日至3日,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和西部、陕西关中地区、江汉北部、新疆南疆盆地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6℃,局地37℃以上。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3日起,会有一股冷空气到来影响长江以北的大部地区,届时气温普遍会下降4℃~6℃,东北、华北北部和西部等地降幅可达8℃-12℃,降温过后,北方各地气温将跌至正常甚至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水平。以哈尔滨为例,今天最高气温有26℃,但3日会降到仅有11℃。

  总体来看,这个五一假期,北方前后半段的天气反差比较大,前半段天气干燥炎热,需要做好防暑防晒补水的工作,而后半段气温骤降,要注意及时调整着装。

  对于南方来说,这个假期里雨水频繁。中央气象台预计,5月1日8时至2日8时,新疆北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黄淮东南部、江淮、江南大部、华南西部、东北地区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贵州东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西部、江苏东部等地局地有大雨(25-40毫米)。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5月2日08时至3日08时,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部、西藏南部、西南地区南部和东部、江南大部、江淮东部、华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黑龙江南部、吉林西北部、江西中部、福建西北部等地局地有大雨(25~40毫米)。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5月3日8时至4日8时,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大部、江南中南部、四川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贵州中部和东部、华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局地有大雨(25~27毫米)。

文旅部发布假期旅游提示 五一出行快来领取必备“利器”

  总体来看,假期期间江南、华南一带雨水频繁,假期出行需要防范局地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五一假期到来游玩,也是“应考”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别忘了防控,避免与人群扎堆聚集,科学防范,安全出游,共同迎接这“May”不胜收的五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