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冬果沙棘点靓生态画卷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9-12-26 18:58:17

  黑龙江日报12月25日讯 冬季的八面通林区,蔚蓝的天空映衬着洁白大地,涌动着绿色发展的蓬勃活力。

  多年来,八面通林业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造林增绿,实行兴林富民,把沙棘、大榛子、北药、红松果林为主的经济林建设作为引导职工群众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以生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改善,结出了累累硕果。

  种植沙棘走上致富路

  记者日前走进八面通林业局三兴沙棘谷万亩冬果沙棘基地,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

  三兴经营所党支部书记赵亮对记者介绍,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片遭受侵蚀严重,沟壑纵横、无路可走的坡地。贫瘠的土地无法精耕细作,人们辛苦忙碌一年的作物要“靠天吃饭”,收入十分不稳定。现在我们沙棘谷每亩亩产大约1500斤,每亩收益能达到6000元左右,这是非常可观的。

  八面通林区的沙棘产业是如何走上帮助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的?

  “改革就是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阻力和不适应,迎难而上、坚定不移,才能转方向、走对路。”回忆起这段历程,八面通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革深有感触。

  当年,局领导深入到各家各户讲解种植沙棘的政策和前景:种植沙棘前5年不收任何土地费,还可以和黄豆套种,丝毫不影响收益,为种植户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巡护管理……这么好的条件和政策,把大家的心说活了。

  伴着2015年春季的到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百人会战”在八面通林区打响。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将7800亩地近80万株沙棘苗全部栽植完毕。4年时间过去了,八面通局采取“生态+经济”的创新模式,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大规模发展冬果沙棘种植,集中打造了三兴、自兴、红星、枯河沟、光义五条沙棘谷,我省首家冬果沙棘规范化种植试验基地落户于此,沙棘总面积已达51280亩。昔日靠天吃饭、产出效益低下的荒山贫土不仅成为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银行”,而且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绿化山川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有机南瓜线上线下营销

  在八面通的生态产业百花园中,冬果沙棘只是引人注目的一枝而已。位于七家子经营所的南瓜产品基地也是该局打出的一张“金字招牌”。

  七家子经营所辖区自然条件优越,特别适合作物生长。为解决基层林场职工群众停伐后没有收入的实际困难,八面通局发挥经营所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没有污染的优势,通过建立产业合作社,成立了由18户种植户参加的绿色南瓜种植合作社。他们采取订单模式,年种植绿色无公害南瓜3000亩。

  林业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新建了南瓜食品生产厂房,拥有全新的生产设备、无菌净化车间、完善的检测手段;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康美食品有限公司这一南瓜粉线下销售平台和存储基地,实施品牌销售战略,进行线上线下共同营销。

  加工厂里隆隆的机器声,宛如春的乐章,奏响了收获的希望。2019年,基地生产的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南瓜粉300吨,年产值达600万元,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劳模引领北药创业力量

  从八面通局驱车一个多小时,便可见到静静立于群山环抱之中的枯河沟经营所“顾忠国劳模创新工作室”,这是八面通林区成立的第一家以省劳模命名的创新工作室,研究人参、天麻、猪苓等多个项目。

  2014年,新成立的工作室将过去“你家的垄沟,我家的垄沟”都变成了“咱们的垄沟”,所有的参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红。工作室成员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带领大家打通了多处生产种植“瓶颈”,形成了特有的沟系种植基地。

  人参种植周期长,许多人不敢轻易尝试。但在这个团队的影响下,从2014年至今,已经有18户职工参与其中。虽然还未到全面收获的年头,但近两年卖人参籽儿的收入已经让人们尝到了甜头,尤其是一些大品牌药企的上门拜访更是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转型改革成就了现在的八面通,这也是我局面向未来的关键词和新名片!”朱革如是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