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定模式”到全域旅游 河北紧握经济转型“金钥匙”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9-09-30 07:05:45中新网石家庄9月29日电 (记者 鲁达 高红超)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荣国府”景区开创的“中国旅游正定模式”,到如今的处处皆景,景景皆美,古城正定成为河北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典型代表。
广惠寺华塔坐落在河北正定县城内。1933年,梁思成曾对该塔进行调查。河北省委对外宣传局供图
“景点游”到“全域游”转变
每逢节假日,正定县古朴厚重的南城门前总会有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城门上“三关雄镇”的匾额不禁让人遥想起千百年前这里的硝烟烽火,猎猎旌旗。
正定,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是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和佛教圣地,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有着“古建筑宝库”美誉的正定曾吸引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后四次到来,遍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考察古建筑。
一眼千年,沧海桑田。如今的正定,成了周边民众趋之若鹜的旅游休闲地。
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正定旅游总人次1295.6万人次,同比增长145.8%;门票总收入11911.4万元,同比增长228.7%;旅游总收入61.07亿元,同比增长174.7%。
作为传统农业县,小小的正定县城是如何实现这组令人惊羡的旅游数据的?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定“荣国府”景区便已是全国著名景点,最高年接待游客138万人次,创下了“中国旅游正定模式”,被影视界称为“东方好莱坞”。
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寻找地方政府共建荣国府临时外景基地。1986年7月,耗资35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的正定荣国府景区竣工。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热播,为荣国府景区带来大量古装戏拍摄合同,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1992年,李景利到荣国府工作。“作为一个县城,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是非常少见的。”荣国府管理处主任李景利说,1991年,原国家旅游局专门在正定召开现场会,推广“正定模式”。
最近几年,正定抓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围绕“登得上城楼,看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精心打造“古城古韵、自在正定”。免费开放开元寺、古城墙、南城门等7个景区;新建16个停车场,全县2.2万个停车位全部免费;拆除机关围墙,停车位、饮水间、厕所对外开放……一系列举措大刀阔斧。
1986年,荣国府景区落成开放。荣国府管理处供图
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记者驱车前往正定古城时看到,不仅仅是南城门,隆兴寺、开元寺、临济寺、赵云庙等景点前,都是游人如织的景象。在正定街头的小吃摊前坐满了人,既有外地游客,也有当地居民,丰富美味的小吃,刺激着人们的味蕾。
李景利说,随着近两年正定县旅游环境提升工程的推进,荣国府的游客以年均10%—15%增长。荣国府景区附近有一家经营了二十多年的饭店,店老板何同牛说,以前生意好的时候是春节、“五一”、“十一”,现在几乎天天游人如织。
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咏虹表示,随着人们休闲旅游需求不断增加,正定旅游模式也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
荣国府景区,游人在景区内赏花。荣国府管理处供图
距离正定县城1.5公里的塔元庄也看准了这一时机,积极发展全域旅游。
塔元庄毗邻滹沱河,与石家庄隔水相望。曾经,这里只是一个守着河滩地,一有风就漫天沙尘的落后村。不走进这个村庄,让人很难想象,2018年塔元庄接待参观团队和游客40多万人次,村集体收入里,一半以上来自旅游和相关产业。
如今的塔元庄能吃、能住,还能玩。塔元庄村委会主任赵桂林称,从2013年以后村里开始发展旅游,建造了木屋小镇,美食一条街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三四十家名吃。眼下,村里正在打造“水上嘉年华”大型水上乐园,即将正式对外开放。
赵桂林说,发展旅游前,村民收入不高,搞旅游后,不光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还可以通过开商店、饭店,打扫卫生增加收入,去年人均收入达到21000元。
村里还有着更加长远的规划。赵桂林表示,塔元庄离市区较近,不适宜搞养殖和工业,未来几年将以旅游、养老业为主,创造有塔元庄特色的品牌农副产品,“游客来了可以吃得到,带得走。”
图为山海关角山长城。河北省委对外宣传局供图
全域旅游变革
今年70岁的黎海心自2009年退休后便成了一名“旅游达人”。他注意到近几年石家庄周边多了很多可以游玩的地方,“像趣那公园、叶子广场、土门关小镇、红崖谷,都是从无到有。”黎海心说,一到周末,这些地方特别红火。
在黎海心看来,如今老百姓生活富裕了,手里有闲钱了,节假日出去休闲、散心的需求大了。
在旅游业界看来,旅游是一种空间消费,要想让人们更长时间停留,一定要致力于打造具有感染力、渗透力的环境,这一点随着休闲度假时代的到来显得日益重要。
随着旅游业发展到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流的全新阶段,河北的旅游从业者敏锐地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需要。推进全域旅游成为新阶段旅游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的一场变革。
为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让游客“进得来、待得住、住得久”,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为河北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古城正定夜景。正定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6年,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在保定举行,以少量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近300亿元,打造了拥有206公里风景大道、总面积6600多平方公里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2017年第二届省旅发大会,以不到30亿的政府投入撬动社会资本近300亿元,集中打造了2000平方公里的“秦皇山海康养旅游度假区”;2018年第三届省旅发大会,以11.3亿元财政资金,撬动市场资金投入260亿元,重磅打造了国内首条国家注册、全长180公里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
目前,河北已形成“1+13+X”省市统筹推进的旅发大会新模式。每年,省旅发大会和十几场市级旅发大会成为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全面跃升的重要带动力量。
不仅如此,推动旅游“厕所革命”、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制作景区连接线旅游交通标识牌、开发智慧旅游APP、推动文化企业与核心景区联姻、完善通景公路等一系列举措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上世纪80年代的荣国府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荣国府管理处供图
三年来,三届省旅发大会带动脱贫25.3万人,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拉动投资近2700亿元;新建、改建旅游公路2600公里,风景道1350公里,绿道2500公里;植树1亿株、造林面积120万余亩;拆除违建1250万平方米、清理垃圾700万吨;新建、改建厕所1500多个、新建游客中心190个、新建智慧旅游中心、平台72个;省、市旅发大会项目共涉及物质文化遗产47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600多项,有力推动了文化与旅游的全面融合发展;吸引境内外近200家各类知名媒体1200多人次进入河北,全方位宣传报道了河北发展的新形象、新变化。
2017年8月,河北被原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七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之一。
为不断激发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动能,今年8月12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名单进行公示,今年9月,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邯郸市涉县、保定市易县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在投资、A级景区创建、旅游人才培训等方面享受优先政策。
河北推动全域旅游探索
作为工业大省,近几年,发展壮大旅游业成了河北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把“金钥匙”。根据《河北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规划》,到2020年,河北将初步建成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5A级旅游景区将达12家、4A级达150家;2025年跻身全国旅游第一方阵,旅游总收入突破25000亿元。
河北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它不仅是中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和高原等各种地形的省份,自然资源丰富,还拥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遍布全省。
毗邻京津成为河北发展旅游的另一大优势。据了解,京津冀城市群有3000多万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有着巨大的休闲度假需求。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河北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排名由2015年的全国第16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12位。2018年,河北接待海内外游客6.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63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和24.4%,旅游业发展保持量质齐升良好态势。
经过两年多的创建实践,全域旅游已经逐渐成为河北区域转型发展的全新模式、促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
据悉,“十三五”以来,旅游业在河北已跻身到支柱产业的位置,对GDP综合贡献率占比已经达到10%。
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寄托着河北的绿色发展之梦。未来燕赵大地的理想生活图景将是:天蓝、地绿、水清,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游人与市民共享绿色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