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改革引领 跨界融合 提质升级 让黔南旅游名片更靓丽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7-02-20 07:52:30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地球飘带上的绿宝石荔波;世界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黔南州的旅游版图上,从来不缺少独一性、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黔南州借助良好的天然禀赋,打破传统旅游业发展理念和模式,以“生态黔南康养天堂”为主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为富民兴州和旅游升级注入了强大推力。

  旅游产业“蝶变”先飞

  黔南州旅游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以来,黔南州委、州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以改革手段破解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旅游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去年,该州相继出台《黔南州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黔南州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旅游改革落地实施。与此同时,还确立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深入实施大旅游战略行动,充分发挥组合优势,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的旅游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高位推动、专家论证、统筹协调、主体运作、旅发大会的“五大”新机制。

  ——全州旅游规划、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方案由州组织专家论证,破解资源浪费、产品同质化难题。 ——成立黔南州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形成多部门合力联动治理统筹协调机制。

  ——大力推动景区“三权分离”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市场化运作,政府拥有管理权,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行使管理权,经营权由公司企业经营化管理。

  ——建立旅发大会办会制度,在州内每年举办两届旅发大会,形成通过办旅发大会推动旅游转型升级的机制。

  一项项政策举措,推动着黔南旅游业不断实现“井喷式”增长。

  推动经济和扶贫事业发展

  为推动旅游业向其他产业渗透、融合,促使传统产业产生更高附加值,黔南州旅游部门与民宗、水务、住建、农委等8家单位签订了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培育全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跨界融合过程中,黔南州推动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融合,实现了旅游业态“五变”(田园变景区,茶园变景区,城镇变景区,场馆变景区,赛场变景区)不断丰富了旅游业态。

  2016年,黔南州90个村寨列入贵州省旅游重点村寨名录,340个村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工程。

  在发挥旅游助推脱贫方面,黔南州提出全州116个乡镇各打造1个3A旅游景区,13个县市(区)各打造2个4A旅游景区、建设2个湿地公园、建设100公里以上旅游绿道,打造14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等任务。景区建设与基础设施、精准扶贫、美丽乡村、文化挖掘、移民搬迁有机结合,改善了乡村水、电、路、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贵定金海雪山、惠水好花红镇、福泉江边寨等一批风景如画的新农村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提供“令人心动”的有效供给

  在广州、重庆、广西等重要客源地与12家国内知名旅行社签订战略联盟合作协议,多角度宣传黔南;与越南、老挝、泰国、韩国等6国的驻外使馆、境外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开拓境外市场……

  走出去、强自身,让游客不仅能开心玩,还能玩得更好。

  今年春节期间,都匀毛尖小镇每日的游客量均在4万以上。这座投资4600万元,由原都匀883厂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小镇,集合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会议乡愁和影视拍摄为一体……

  高质量的旅游供给,满足了更多游客的需求,黔南旅游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我有什么,你就看什么”的旅游发展模式。

  这背后,贯穿了黔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以城为主、产业支撑、产城景融合”,奋力打造成为西南地区独一无二的旅游产业基地。

  据统计,2016年黔南州旅游收入达603.04亿元,旅游接待人数6708.98万人次,接待外省游客2995.39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75740人次。

  去年,黔南州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典型经验得到了国务院督察组通报表扬,并给予2017年黔南州大督查“免督查”奖励。

  “我们将着力把黔南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国际知名、国内最令人向往的首选目的地之一。”黔南州有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