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梅,茶香雕刻的时光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1-02 06:08:11
下梅,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小山村,因地处梅溪下游而名下梅。清初,下梅村是武夷山茶市的经贸活动中心,茶市的规模相当大,以溪水做为主要交通工具,最盛之时,梅溪上“每日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开启了武夷山不远万里的旅程。盛 极一时的商贸为下梅留下了许多精致的民居建筑,从遗留下来的建筑里仍能窥见往昔的荣光。
祖师桥跨着梅溪,溪畔是沿溪而建的长廊,灰瓦屋顶密密匝匝,一片连着一片,错落有致。成群的鸭子下水嬉戏,巷弄间也有村民忙碌的身影。下梅村人从事的大多与茶有关,拣茶炒茶、晾晒山货,一个个日常画面拼接在一起,恰成一派淳朴的山村画景。
山环水抱聚宝盆
青龙白虎遥山横
财源广进流不去
乡关肘里鸡犬闻
这是一首描写下梅村风水意象的诗。清嘉庆年间,大学士军机大臣王杰来过下梅,他赞美下梅道:“鸡鸣十里街,日出千鼎烟”。据此可知,清代的下梅已有千户人家了,人口编图已是“万户候”的十分之一了。从白岩岗俯瞰下梅,四面八方向下梅延伸的九座山冈似九条蛟龙,同时潜首下梅村盆地,因此,清代下梅首富邹氏茂章,为了以文韬武略来涵养九只蛟龙,建了文昌阁,藉此锁住蛟龙的灵性,让它接受文昌帝君的教化,让下梅村的后人文运亨通,科第峥嵘。
如果说梅溪是下梅的血脉,那么下梅的建筑民居,则是它的骨骼。溪岸两侧曾有巨商豪宅、学堂书阁。建筑里精美的应该是邹氏家祠,它是闽北茶商邹家的祠堂,也是整个村子的标志性建筑。据说,下梅邹氏家族因与十三行的良好关系,几乎垄断了武夷山地区的茶叶外贸生意,下梅也成为武夷山有名的茶市。
一座因茶而兴的古村落里,尽管梅溪的河水流如昔,却已不见了舟来楫往的热闹与喧嚣。但因茶留下的文明遗存与今天的生活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呈现给我们眼前这座经过时光磨洗后,绝世独立而又宁静悠远的下梅。
END
图/文:海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