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海口——摇曳于历史中的城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24 22:02:05

  今天整理照片,看到了这些老照片,想起了哪里的人和事,想起这样一座富有历史韵味的城。

  海口老城的建筑大都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恰巧如人的年龄,老态龙钟,步入风烛残年。进入老城,感觉的不是情调,而是沧桑。老城的老,尽然与远在加勒比海的古巴有一拼,有些建筑太像哈瓦那的中国城了。

  博爱路就当时而言,是一条很宽阔的马路,尽管楼房很老旧,却难掩昔日的风采。摩托车、自行车、风采车,车水马龙。

  

  古巴哈瓦那中国城的老楼房,楼前跑过一辆人力三轮车,再开来一辆“老爷车”,这就是古巴市井。

  

  海口博爱路的旧楼,斑驳破旧,已经满目沧桑;两棵绿树出墙,几许生机。这样的楼房,正在被修理加固。

  

  哈瓦那中国城的旧楼,几近断壁残垣;盆盆花草,衣服晾晒,人们仍然在这里安居。

  

  古老的楼房,现代的广告;古旧的街道,现在的汽车。

  

  “全世界人民”还在旧楼上,“团结起来”已经不复存在,古旧的窗上,“文革”遗风。留下的左面的旧楼,曾经穿过新的水泥墙外衣,只有那几扇窗户还保持原貌;右面的新楼也已经变旧楼,蒙了一层低廉的黄色面纱。这正是海口老城的真实写照,修修补补,随遇而安。

  

  人们居住老城,生活年复一年。

  博爱路的骑楼,生活气息与商业气息巧妙结合,节日气氛里,看出人丁兴旺。

  

  哈瓦那中国城已经没有华人居住,骑楼里走来加勒比海乐观的哈瓦那人。社会主义国家,没有那些小商小贩。

  

  海口老城的骑楼里,走来中国南海的海南人。

  

  骑楼里的生意兴旺。

  

  一个海口老城的小吃摊,小帅哥靓女,活脱脱一群中学生。

  

  老城街道,“风采车”的风采女总是把自己捂得很严实。

  

  其实“风采车”是本地的出租车,有时是机动的三轮摩托,有时是人力三轮车,车手一般是勤劳的海南女。

  

  老城的街道一片繁忙。

  

  老城的茶馆叫茶店,老海南人喜欢的老地方。

  

  十多年前,我也曾经造访过这里,这西门古玩街口一点没有变化。

  

  古玩街的对面是东门市场,同样也是十年不变,与我第一次来海口没有什么区别。

  

  拉客的摩托车手很高兴。

  

  漂亮的小女孩是妈妈小帮手,两只纤细的小手在熟练的揉搓一颗元宵。

  

  东门市场里走过去一位年轻的母亲,原来海南人是这样背小孩的。

  

  东门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干鲜海货。

  

  

  

  

  海南原来是广东的一个行政区,笼中之猫是待售的。

  

  海干货装在透明的塑料袋里,整整齐齐。从没见过这么多的干鲍。

  

  卖鸡蛋的海口老人,在自己变老的同时,看到了老城变老。

  

  骑自行车的老头基本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装束,胸前的毛主席像章写有“为人民服务”,

  好像无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但是中指上的金戒又好像资本主义。

  

  骑摩托的严肃的工人阶级。

  

  沉思的中年妇女。

  

  老城妇女基本素面朝天,表情严肃。

  

  这是一位买菜回来的中年妇女。

  

  只有这位卖元宵的海口女人,略施粉黛,修过眉,染了发。

  

  “风采车”上两位漂亮的小女孩已经坐惯了这样的车,正急忙喊“停”。

  

  小女孩付钱是相当的熟练。

  

  在老城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里的时间好像停滞,老城慢慢变老,顺其自然。老城人的精神面貌也看似老旧,表情古板的很多。逛老城,心情无法舒展,出了老城到了江边,长长的呼了一口气,豁然开朗。

  海口立城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海南第一大河南渡江从五指山脉源头流下,浩浩荡荡朝北奔向琼州海峡。江水入海之处,天高海阔,当地人称之为海口。

  海口也有个老城,老城主要由华侨建设而成。

  老城以博爱路为中心,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受东南亚“南洋殖民式建筑”的影响,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临街底层采用骑楼和连续柱廊,上层采用敞廊,表面饰有植物、花卉等图案和砖雕、彩瓷等,具有欧洲巴洛克、洛可可、阿拉伯和印度等装饰风格。

  老城已经老掉了牙,危房处处;老城也不是这样的老法,满目残破,给人以压抑的感觉;老城已经无法承受“国际旅游岛”的头衔,急需旧貌换新颜。真诚希望海口当局进行老城改造,修旧如旧,能够让游客心情舒畅的游览怀旧。不要总拿多少多少五星级饭店、多少多少高尔夫球场来说事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