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对反腐题材作品要有更平常的审视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4-25 15:15:21

  作者:朱昌俊

  随着十八大后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去年就有7部与反腐有关的电视剧立项。作为本轮反腐剧回暖潮中第一个立项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反面角色的层级更突破到了副国级。(4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全方位推进,并对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能够反映现实反腐题材艺术作品,是丰富社会廉政氛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不仅有反腐相声时隔26年再登春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也曾明确透露了管理部门对反腐剧和涉案剧创作的最新态度,释放出大量积极的信息。

  反腐剧告别冬眠,其积极意义无需赘言。但一个怎样的反腐剧生态才是最被观众需要和认可的,却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从文艺发展的角度来看,它的创作,最根本的还是要遵循文艺发展和艺术创作本身的规律。对应到具体现实,观众自然最愿意看到,最鲜活的反腐现实能够被艺术化呈现。至于反面角色级别的设置,它不过是反腐剧创作中一个细节,远非全部。

  当前反腐工作继续推进,可谓为这类题材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富矿,关键是看这些现实题材如何被呈现。而观众最希望看到的,并非只是高级别的官员腐败题材作品能够被搬上荧屏,而是作品对反腐现实的呈现是否足够真实。在这一点上,谁能说一部准确揭露基层腐败生态的电视剧,就一定比反面角色层级突破上限的“大尺度”作品逊色?

  事实上,反腐剧在此之前的发展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比如我们既有突破了一号反面角色不能写到副省级、正面一号人物的结局不能是不好的禁区的《苍天在上》;也有突破了省主要领导不能变坏禁区的《大雪无痕》。不难看出,这些反腐剧之所以能够赢得市场,与其说是突破了反面角色级别的限定,毋宁说是这些反腐剧确实准确地展现了腐败和反腐现实,有利于加深社会对于腐败的认识。

  不管怎样,一部若只能以反面角色级别作为“卖点”的反腐剧注定难言完美。而当整个社会对于腐败题材作品有了更平常的审视心态,反腐剧的发展或说才称得上真正步入了一个正常可为的生态。(朱昌俊)

[责任编辑:王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