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东莞再出发 动力何在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5-23 10:33:16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在今年的两会上,2015年的进出口增长速度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在中央政府确定的25项量化指标任务中,只有它未能达到全年预期。它客观地反应了我们所处的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也体现了我们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有人唱衰中国经济,认为中国制造业风光不再了。这种观点站得住吗?东莞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前不久它也经历过多家大型工厂关门停产的阵痛,那时也有人唱衰东莞。那今天的东莞怎么样了?它在困难面前做了些什么,又换来了什么呢?
在东莞市清溪镇的一家陶瓷厂,工人们正在忙着赶制陶瓷餐具。杨德鎏是这家陶瓷公司的总经理,他们生产的陶瓷餐具、茶具,主要销往中亚国家和俄罗斯。杨德鎏告诉记者,这批货要得很急,从下订单到交货,只有三个多星期的时间。如果在以前,像这种订单,他是不敢接的。
杨德鎏说,几年前货物运输要几经辗转,走一趟货差不多要25天到30天,如今却是不同了。现在,杨德鎏的货物搭载东莞通往中亚的列车,正常只需要15天路程,时间缩短一半左右,运输成本直线降低20%。更重要的是,沿途转运风险大幅度降低,商品的破损率可以忽略不计,省钱的同时省心。他说:“门对门,点对点,就是一站式到目的地,只要我们申请铁路那边一个集装箱单过来,货柜我们安排好,直接装完柜,直接走,对我们企业来讲方便,省心,简单。”
“东莞制造”的传统市场是欧美,近年来欧美市场萎缩,东莞制造的企业不得不开拓新兴市场,他们瞄准了中亚和俄罗斯市场。但是,通往这些市场的道路,遥远而且曲折。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东莞的石龙码头有一条铁路专用线,有着独特的运输优势。东莞开始筹划虎门港与石龙货运站的“海铁联运”,构建连接“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这一年,东莞石龙启动中亚铁路货运。2015年11月,“粤满俄”国际线路开通,货运列车经过满洲里,直达俄罗斯。
石龙的国际物流线路图显示,它连通了虎门港、南沙港,辐射到东南亚,与新开辟的国际铁路线实现了海铁联运,通往中亚和俄罗斯。东莞市率先在全国启动水运口岸大通关改革,推动口岸联检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进口的货物从虎门港靠岸,办理完通关手续,运到石龙,再装上国际列车,全程只需要20个小时。
东莞市副市长杨晓棠表示:“通过这么一个国际物流大通道,向北打通了对俄罗斯,对中亚五国乃至欧洲的一个通道,向南可以辐射广东乃至广西或者东盟各国,从地理位置上,从东莞乃至珠三角整个产业基础,物流发达的这种状况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机遇。”
3月22日,杨德鎏一大早就开始忙碌,客户订制的货赶出来了,包装好的瓷器装上货柜车,直接运往石龙码头。它们将搭乘中亚专列,运往哈萨克斯坦。
统计数字表明,2015年,东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增长了20%,仅“粤新欧”国际铁路联运专列货值就增长近1倍。它们都为2015年东莞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一跃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提供了有力支撑。这其中有前面提到的石龙物流平台做出的贡献,但是在东莞像石龙一样的新亮点、新动力可不止这一处。
王志明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在镇里负责招商、外经工作,一干就是30年。他亲历、见证了长安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历史。事隔多年,他依然难忘长安镇最初的崛起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初,长安发动了一场“全民引资”的群众运动,每一个长安人都四处去找关系招商引资。长安镇政府组织了招商小分队,想方设法招商,吸引外商来投资建厂。当时年仅23岁的王志明就是四处出击的招商小分队成员之一。
1980年,长安的咸西大队办起了长安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咸西毛纺厂,工厂规模小得可怜:厂房是一间不到50平方米的旧粮仓,员工40多人,年收入加工费1.7万港元。
在当时广东“对外要更加开放、对内要更加放权”的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快引资步伐,东莞也充分放权,把招商引资权全面下放到村镇。一时间,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的“三来一补”企业迅速遍布东莞城乡,出现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遍地开花”的大发展景象。
长安镇党委书记何绍田表示:“当时长安很多的服装厂,毛织厂,塑胶厂,也有很多的玩具厂,慢慢形成了传统产业集群,靠低成本,廉价的土地,廉价的劳动力支撑了我们长安的发展。”
“来者不拒”的对外招商模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末,在这期间,长安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业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外资快速涌入,长安在工业化的道路上飞速前行。但成长的烦恼—污染也随之而来。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长安淘汰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电镀、漂染工厂。第一批引进的企业,有的关闭了,有的转行了,有的成为长安的知名企业。
这时的王志明从普通的办事员,一步步做到了镇里的外经办主任。在招商引资中,他们开始选择项目,避免过去的盲目和低水平引进。此时,有一家企业叫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落户长安镇,这是一位从安徽来东莞的打工者王建和外商合作建立的,生产塑胶结构件,包括手机和游戏机的塑料结构件。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而来,加工订单在减少,国内人工成本成倍的增加,一些加工企业关停倒闭。过去赖以致富的发展路径,变成了阵痛的缘由。粗放型的来料加工工业方式再难以持续。
这时的劲胜,幸运地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开始为韩国三星手机做配件,但合作之路并不顺利。为了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劲胜从韩国引进了技术和管理人才,攻克了技术难关,提高了管理水平,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劲胜是这样,同样经受考验的长安镇又该如何选择呢?
2009年春天,转型升级成为关键词,长安镇利用一些落后产能企业退出的机会,开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依旧以制造业为根本,但是更加积极地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和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
长安镇党委书记何绍田表示:“通过这种腾笼换鸟,小的企业,低端的企业走了以后,引进来的都是大企业,高端的企业。我们不在乎企业的数量,更看好企业的质量。”
比起经济危机之前,现在长安镇企业数目有所减少。但是新进驻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产品附加值高,爆发了强劲动力。2015年长安镇的GDP达到了405亿,增长达到11.1%。一批高科技企业紧锣密鼓进驻开工, 长安镇原有的企业也在增加投资,大规模改建扩建,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劲胜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近年来,东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引进国内外科研团队,促进产学研融合,加强东莞制造业与世界前沿顶尖高新技术的对接合作, 转换增长动力。劲胜与华中工研院等合作,打造智能化生产线。
然而到了2015年,劲胜又遇到了新的困难。韩国三星进行战略调整,手机工厂从东莞撤出。劲胜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危机:失去了最大的订单,效益直线下滑。劲胜开始着力开发新客户,跟国内手机品牌合作,并且开始研发智能装备,扩展产业链。
尽管这一年的效益不好,劲胜还是投入21个亿进行企业转型升级,其中80%的资金都投资在长安镇。执行总裁王建说:“还是看好东莞整个工业,我们坚定在东莞发展,因为东莞不管是投资环境也好,还有它整个产业链也好,还是非常看好。”
如今企业看好长安,不仅是因为投资环境好,更看重这里政府服务企业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何绍田书记介绍:“我们走一条从吸收、消化到发展到创新发展的历程,这30多年来整个我们发展的动力已经改变了,我们知道长安是外向型经济,靠外向型经济来拉动整个经济发展,现在这个动力有所转变,现在是一些民营企业的,也是内资企业可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3月22日上午,东莞市长安镇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举行,14个新项目将落户长安,这其中有4个是外资企业投资。这些项目涵盖产业经济、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和民生工程等方面,总投资约200亿元。
长安镇的飞速跃迁,其实就是东莞发展壮大的缩影,而东莞的转型升级,又何尝不是中国经济的生动写照?看中国经济要看整体、看走势、看长远,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协调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我们就能够在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持续迈上新的台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