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以“红立方”为载体推进法治沙市建设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20-05-21 21:02:08

原标题:以“红立方”为载体推进法治沙市建设

  沙市地处荆州中心城区,人文荟萃,商贸发达,市场活跃,在市委“四轮驱动、两翼保障”的发展战略中,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中,地位重要,作用特殊。沙市区委政法委紧盯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按照“四大建设”和“五个过硬”的要求,推进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各方面都经受了挑战,战胜了困难。特别是在法治沙市建设中,走出了一条“让红色思想引领方向,让立体服务彰显态度,让方寸距离体现价值”的“红立方”法治实践道路。

  坚持红色引领做强法治队伍

  举起“红立方”。沙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肯定“红立方”法治实践活动做法,加大保障支持力度。为确保活动的深入开展,区委、区政府作出决定,区直各部门专门设立政策法规股并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加强公职律师队伍建设,做强依法治区办,设专编5人。区委政法委增设4个行政编制和10个事业编制,积极开展政法队伍政治轮训。律师事务所配齐建强党支部,以过硬的作风和昂扬的姿态,举起“红立方”。

  戴起“红袖章”。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参与,人人都是法治力量,沙市区将社会治理与法治建设同向融入,让“红袖章”成为法治标签。区领导戴起红袖章、公务员戴起红袖章、小学生戴起红袖章、老姨妈戴起红袖章,崇文街道和关沮镇红袖章工程全网推进,沙市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时时处处都能听到传播法治的声音。

  系起“红领巾”。坚持法治建设从娃娃抓起,35所学校实现“法制副校长”和法律顾问全覆盖,交通安全进校园、铁路护路进校园、禁毒宣传进校园、应急演练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开学讲法、每月讲法、未成年人讲法,让法治“红领巾”始终在校园上空飘扬。

  坚持立体布局做优法治服务

  立体开展普法宣传。将“谁执法、谁普法”、案件审理说法、法律援助讲法、面向社会普法和信访接待宣法合力推进。建设10个法治文化长廊,发放近100万份宣传单,5000多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34名律师、10名首席调解员、104名义务调解员走进企业、学校、机

  关,走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开展法治服务。2019年,沙市区被市司法局评为唯一的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立体服务发展大局。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沙市区坚持标准,依法对“5·12”、“6·30”案件进行侦查、公诉、审判,确保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在法治化营商环境督查工作中,沙市区坚持依法行政,实行清单管理,依法对3大类16项问题落实整改销号;在参与重大决策时,区委政法委坚持依法履职,列席政府常务

  会,提出法律意见,清理48份规范性文件,开展57次合法性审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区委政法委坚持依法防控,开展律师宣讲活动,对疫情期间出台的通告进行法律审核,拟定1份场所征收书,安排25名律师对接29家复工复产企业,上门解决法律问题13个。

  立体彰显法治效能。1个区级法律服务中心、7个法律服务所、10个基层司法所、51个法律服务站全天候开放,随时接受居民法律咨询。61个区直部门、35所学校、127家企业,法律顾问定期主动上门,着力调处矛盾、化解纠纷、解决问题。区公安分局坚持法治理念,依法办理行政案件3929件,撤除刑事案件14起,案件质量明显提升,办案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区人民法院坚持法治理念,全面开展规范执法年

  活动,依法审理各类案件7656件,推行简案快办,员额

  法官人均收

  案 239件,人均结案186件。区人民检察院坚持法治理念,准确把握“七条界限”,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对先后两次以不同罪名提请速捕的民营企业家杜某某,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监督撤案。

  坚持方寸距离做实法治惠民

  用小事情丈量方寸距离。法治需要有价值的存在,区委政法委和政法各部门树牢底线思维,坚持正向思考、反向发力,推行“大联动、微治理”体系,把市委政法委安排的“六小工程”落实落地,将一些小矛盾、小麻烦消除在萌芽状态。2019年共调处纠纷1491起,涉及金额5715万元。用多场所的服务丈量方寸距离。法治需要有温度的存在,区委政法委和政法各部门树牢为民情怀,坚持针对问题、解决困难,全面开展“法治体检”“法治惠民”“法治大集”活动,让厂门口、家门口、校门口成为体验场和集散地。374场12158人次现身说法,充分传递了法治精神,彰显了法治力量。

  用常联系体现方寸距离。法治需要有成长的存在,区委政法委和政法各部门树牢战略意识,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建设法治建设工作联系点,让法治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同频,确保不断线、不失位,使讲好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成为常态。

  法治是阳光和土壤,是秩序和保障。下一步,沙市区委政法委将把“稳”的工作做好做在前,把“保”的功课做实做到家,把“治”的文章做细做实,为打造“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贡献沙市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