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数读·2017年度政法网络舆情十大特征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8-02-05 15:06:15



  五、层级:省级舆情压力上升 纺锤型结构日趋均衡

数读·2017年度政法网络舆情十大特征

  (图5 2017年政法网络舆情行政级别分布图)

  从涉事政法机关行政级别来看,地市级别的舆情数量最多,占比为38.5%;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舆情和县级舆情,各占25.8%;乡(镇、区)及以下6.1%,中央及部委占比最少,为3.8%。与2016年相比,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舆情舆情上升了14.6%,县(区)及以下级别舆情下降了14.8%,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结构日趋均衡。另外,舆情事件由基层向上扩散升级的趋势较为突出。

  六、总体:舆情进入高风险期 系统间差异较大

数读·2017年度政法网络舆情十大特征

  (图6 2017年政法网络舆情风险分布图)

  2017年度政法网络舆情事件风险总值为1502.58(每起舆情事件风险值最高为10分,跨系统舆情事件风险值划分至各自系统后累积计算,风险总值最高为2270.00),风险平均值为6.42(风险平均值最高为10),处于中等偏高状态。

  具体来看,不同领域的网络舆情风险值差别较大,公安系统舆情风险总值为850.78,平均值为6.75,“双高”特点突出。究其原因在于,公安工作与社会公众接触频繁,相关舆情数量高发、传播强度较大,舆论评价负面倾向性突出。

  法院系统风险总值为328.67,风险平均值为6.57,两者均位列第二。2017年多起公众普遍关注、社会影响重大案件的集中爆发,如天津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山东聊城辱母杀人案等,引发了全社会关于情理法的讨论热潮。

  司法行政舆情风险总值为162.43,平均值为6.50,虽然舆情事件总量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往往危害大、处置难、社会关注度高,如“以房养老”骗局中,公证机构被舆论质疑是不法分子的敛财杠杆,尽管北京市司法局积极介入处置,但仍余波不断。

  检察院风险总值为127.74,平均值为6.08,政法委风险总值为32.96,平均总值为6.19,两者相对处于低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