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石家庄政法机关积极护航幸福城市建设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10-28 13:45:46

  通过对10万个家庭的入户调查及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今年再次跻身“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行列,这已经是石家庄连续第七次荣登各类幸福城市榜单。

  幸福城市这一集中考量城市美誉度、社会和谐度、群众满意度的荣誉背后,折射出石家庄市委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次次创新和突破。《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国家权威研究机构和媒体的民意测评中,群众对石家庄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示满意,评分较高,为该市连年斩获荣誉增添了分量。

  “近年来,石家庄市各级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建设‘幸福石家庄’,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扎实履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职责,努力让老百姓在平安、和谐、便利中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生活。”石家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运兴说,“百姓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撑起群众身边安全伞

  今年7月1日,石家庄市裕华公安分局卓达综合警务服务站民警在辖区巡逻时,发现两名老人和一名男子正在拉扯,民警迅速上前了解情况。原来,该名男子刚刚抢夺了老人的提包,被老人发现后发生拉扯。随后,该男子被民警控制带回,并因涉嫌抢夺被刑事拘留。老人激动地对民警说:“附近没什么人,我们俩正不知道咋办好,还没来得及呼喊,咱民警就来了,真是神兵天降啊!”

  百姓口中的“神兵天降”还得从石家庄市公安局打造的街面巡逻防控网说起。2011年起,石家庄市区建起110座综合警务服务站,使得市区出警单元由原来的120个增加为220个,出警范围由原来的4平方公里缩小为2平方公里,出警速度由以前的15分钟缩短至3-5分钟。2009年启动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2.5万个监控点位实现了重点区域、重点单位、要害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并与其他单位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用。

  同时,石家庄还充分发挥基层安保力量的作用,积极推进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市平安志愿者达到10.3万人,“红袖标”队伍达6万多人,2015年全市“零发案”小区达到563个。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前提,为此我们构建起从天上到地下、从街面到社区、从专业力量到群防群治的社会化、信息化、立体化防控网络。”石家庄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刘胜告诉记者,近3000名警力24小时巡逻于石家庄市街面,110座警务站5年成功处置各类警情近120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分子6580名,主城区刑事案件年均降幅超过16%,2015年街头抢夺类侵财案件同比下降28.9%。

  110座综合警务站就是城市的安全屏障,是为群众站岗、替百姓守夜的“轻骑兵”,群众看到警灯全天候闪烁在自己身边,就觉得心里特别踏实、特别安全。

  系起邻里之间同心结

  前不久,家住石家庄市裕华区的许海昌听到邻居发牢骚,说楼下饭店的油烟和噪音太大了,找物业协调也不见好转,要找饭店老板好好理论理论。作为社区调解员,许海昌赶紧进行调查,发现该饭店的排烟道安装不合理,确实给楼上住户造成了影响,随后找到饭店老板,向其详解法律知识和所造成的后果,最终饭店老板更改了烟道,一场一触即发的邻里纠纷得以化解。

  目前,石家庄市共有持证人民调解员6万余名,他们活跃在群众当中,成为群众矛盾纠纷的“和事佬”。石家庄市还着力打造起106家个人品牌调解室,这些“帮大哥”“帮大姐”调解工作室已经成为基层调解组织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前置窗口和有效渠道。

  石家庄市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种社会资源,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近年来,石家庄市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8%以上。

  石家庄市在各级法院普遍建立了诉调对接中心,主城区以外的16个县(市、区)各乡镇全部建立起基层法庭,完善了调解优先、案件分流、书面委托、结果反馈、司法确认等工作机制,对经审查属于诉调对接范围且适合调解的案件,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作为纠纷解决方式,并依法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以来,石家庄市各级法院诉前调解案件1.1万件,诉内调解9649件,既破解了审判机关“案多人少”的突出问题,减轻了审判压力,又使矛盾纠纷以更加便捷、经济、高效的途径得到解决,为当事人带来了司法实惠。

  此外,石家庄市还在市、县两级交通、医疗、环保、婚姻家庭等6个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建立了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内设调解工作室、仲裁联络室、诉调对接室、法律服务室和心理咨询室,这些具有独立第三方身份的调解组织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权威性、公信力。

  截至目前,石家庄市共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538个。该市去年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4835件,占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纠纷总数的60%。

  拆除警民之间隔心墙

  2015年5月,石家庄市公安局在河北省率先试点受立案制度改革,在全市基层执法单位安装了2715个视频监控探头和546部接警投诉电话录音终端,一线执勤民警全部配备了执法记录仪,有效克服了“选择性”执法、“倾向性”执法及同事不同罚等突出执法问题。

  与之同时,石家庄市检察机关全面推行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搭建起纵向贯通、横向集成、资源共享的执法办案平台,把执法管理和监督制约的触角深入到每一起案件、每一个执法环节。法院系统积极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从源头上遏制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发生。

  “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公平公正维护,是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石家庄市政法机关的各项改革正是着眼于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拆除政法机关和百姓之间的‘隔心墙’,让老百姓生活更顺心。”郭运兴说。

  为了给百姓“能认同的权威”和“看得见的公正”,石家庄各级政法机关利用新闻媒体、开放日以及各新媒体平台,不断深化司法公开。目前,该市政法机关公开事项达22类116项,有效防止了执法不公、司法不公、办事不公等问题。

  在具体工作中,石家庄市公安机关着力推行网上办案单轨制,实现了案件网上录入、网上审核、网上流转和网上监督,最大限度减少了各种因素对执法办案的干扰。检察机关建起检务公开大厅,实现了网上、电话、触摸屏和案管岗位“四位一体”查询机制,及时公开检务信息。司法行政机关以公证、司法鉴定、社区矫正、法律援助为重点,及时向社会公开刑事执法、行政执法方面的信息,使每一段工作流程都处在监督之下。

  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庄市法院系统建立起审判业务、行政办公、执行联动、视频会议、司法服务、网络监控六个信息化公开平台,启用了河北省首个中级法院庭审直播点播平台,24路直播窗口同时对民商事案件庭审进行公网直播,2015年以来共直播庭审11060场次,直播数量居全省法院第一,使司法活动在公开中赢得了社会公信。

  搭起警民关系连心桥

  靠近石家庄火车北站的北站警务站推出便民提示“三张小纸条”,毗邻大型医院的二院警务站制作“便民服务指南”,靠近绿地的科大警务站推出“便民坐垫”,高速口附近的裕华东警务站推出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小学周边的西清警务站推出护送上下学服务,安建桥警务站在网上开办起失物招领网……石家庄市综合警务站一项项便民利民的举措,让百姓倍感温暖。

  2014年以来,石家庄市公安局将户政、交管、出入境等与群众最为密切相关的行政事权前移至警务站,实现了由单一治安防控向社会综合管理、综合服务的转变,110座综合警务站真正变为群众身边的派出所。靠着这些量身订制的便民利民服务,群众满意度由过去的84.25%跃升至98.15%。

  着力打通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的不仅仅是公安机关。为及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石家庄市在市、县两级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还依托律师事务所成立了为农民工追讨劳动报酬、工伤赔偿提供援助的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会同残联建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权中心,会同工会组织建立了困难职工法律援助团,年均办理法援案件5000余件,位居河北省首位。

  在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上,石家庄市坚持注重民生保障与教育管理相衔接,不断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针对严重精神病患者,石家庄市推进“绿丝带”系列工程,为2000名高危人群设立心理档案,组建了由121名医疗专家、2300名志愿者组成的“绿丝带”志愿服务队,为患者提供初期心理干预、发病救治救助、后期心理康复、技能培训等各个环节的服务。该市在市、县两级建设综合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对4-6年级小学生、中学生及不良行为青少年定期进行封闭式法治教育轮训,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明显减少。 “安全感得以提升,矛盾纠纷得以解决,合法权益得以维护,服务渠道得以拓宽,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放心、舒心、顺心、安心,政法机关的努力回应了百姓的期盼、换来了百姓的幸福。”郭运兴如是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